第82章十万旌旗(1 / 3)
第82章十万旌旗(第1/2页)
土改政策的春风吹遍了新光复的湖广、江西与巴蜀大地。
当祖祖辈辈奢望却不可得的田契,真真切切地按上手印、分发到手中时,那股积压在亿万农夫心头的沉郁之气,化作了对华夏护国军、对向大统领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拥戴。
“均田免赋”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家家户户的门楣上,悄然贴上了“向公赐福”的红纸;
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然而,武昌统帅部内,气氛却并不轻松。
地图上,尽管南方大片区域已染上代表华夏的赤色,但北方的广袤疆土仍在清廷铁蹄之下。
多尔衮虽在开封受挫,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廷依旧控制着中原、江南财税重地以及其起家的辽东。
向拯民与柳明、覃玉等人清醒地认识到,欲要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宏愿,仅凭现有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北伐,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
一项决议迅速从武昌传出,通告新光复的各府州县:《华夏护国军扩编令》。
通告言辞恳切而激昂,既阐述了当前抗清大势与北伐的必要性,也明确指出了保卫土改成果与参军卫国的直接关联——“鞑虏未灭,田亩难安!欲保自家田,需挺手中枪!”没有强征,没有摊派,只有自愿。
但这一次,自愿的洪流,来得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汹涌澎湃。
辰州府,那个曾被老独臂剿灭“坐山雕”和熊恶霸的山村。
村头的打谷场上,临时搭起了征兵的台子,台上挂着“保卫田土,光荣参军”的横幅。治安警老独臂,带着他那空荡荡的袖管,站在台前,不用多说什么,他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动员。
村民李老栓,就是当初偷偷向老独臂报信的老农。
他拉着刚满十八岁的儿子铁蛋,挤到台前。“长官!俺家铁蛋,报名!”
李老栓声音洪亮,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光彩,“要不是向公,要不是咱们华夏军,俺家这傻小子,现在还在给熊家当牛做马,别说田,连口饱饭都混不上!现在田分到手了,鞑子还没滚蛋,这田就睡不踏实!
让铁蛋跟你们去,打鞑子,保咱们的田!”铁蛋黝黑的脸上满是激动,挺着胸膛,大声道:“俺要去!俺有力气,俺不怕死!”
老独臂用独臂拍了拍铁蛋的肩膀,重重点头:“好小子!是条汉子!你爹和你家的田,有我们呢!”
更让人动容的是,李老栓自己也往前一站:“长官,你看俺……俺年纪大了点,上前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