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北伐议策 向拯民定战略(1 / 2)
第56章北伐议策:向拯民定战略(第12页)
崇祯十七年的冬天,江汉平原笼罩在刺骨的寒意中。
长江水汽凝结成细密的冰晶,在枯黄的芦苇丛中闪烁着凄凉的光泽。
当南京陷落、弘光朝廷覆灭的消息最终确认时,连武昌城墙上的旌旗都仿佛被冻僵了,在寒风中出僵硬的拍打声。
“完了全完了“市井街巷间,百姓们交换着惶恐的眼神。
“听说清军就要顺江而上了!
“
茶馆里,说书人早已没了平日的潇洒,颤抖着收起醒木。
留守府议事堂内,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每个人眉宇间的冰霜。
向拯民站在巨大的牛皮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已经起毛的图卷边缘。
他的目光从武昌缓缓移向北方,最终定格在那片被标记为“河南“的广袤地域。
巴勇第一个打破沉默,拳头重重砸在案几上:“大人!
清虏欺人太甚!
末将愿率本部兵马,与他们在江上决一死战!
“
“决一死战?“唐瑶冷冷开口,将一叠情报掷在案上,“多铎部精锐十万,战船千艘。
我军水师不过二十艘炮船,陆军不足五万。
这分明是以卵击石。
““那你说怎么办?“
巴勇怒目而视,“难道要学南京那帮软骨头,开城投降不成?““够了。
“向拯民的声音不高,却让争执的二人立即噤声。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南京之败,败在朝廷腐朽,军心涣散。
但我们不同——“他的手指重重点在武昌的位置,“我们有新式火器,有严明军纪,更有千万渴望安宁的百姓。
“
柳明轻抚长须,忧心忡忡:“将军所言极是。
然则敌众我寡,若固守待援,恐怕“
“我们不守。
“向拯民突然打断,手指猛地向北划过,“我们要北伐。
““北伐?“
众人异口同声,连最镇定的覃玉都不禁睁大了眼睛。
“不错,北伐。
“
向拯民的手指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弧形,“但不是直取北京。
你们看——“
他的指尖落在河南,“清军主力尽在江南,中原空虚。
若能迅夺取河南,既可切断清军南北联系,又能获得战略纵深。
“
唐瑶立即领悟:“将军是要避实击虚?““正是。
“向拯民目光炯炯,“河南乃天下腹心,得中原者得天下。
我军若取河南,一可断清军后路,二可号召天下义士,三可获得粮草兵源。
待根基稳固,再图北上。
“
覃玉快步走到地图前,纤细的手指轻轻划过预想的进军路线:“从武昌至信阳,再取南阳、洛阳这条路线确实可行。
但粮草补给如何解决?三万大军日耗粮米近千石,这还不算马料、军械。
““所以需要精兵简从。
“
向拯民看向巴勇,“北伐军只需三万精锐,全部配备新式火器。
留守两万兵力,由你统率,护卫武昌。
“
巴勇急道:“大人!
让末将随您北伐吧!
“向拯民摇头:“武昌是我们的根基,必须由最信任的人守卫。
“
他转向覃玉,“后勤补给就拜托你了。
我要你在三个月内,在信阳至南阳一线设立十二个补给点。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6章北伐议策:向拯民定战略(第22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