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北伐议策:向拯民定战略(2 / 3)

加入书签

; 覃玉快步走到地图前,纤细的手指轻轻划过预想的进军路线:“从武昌至信阳,再取南阳、洛阳......这条路线确实可行。

    但粮草补给如何解决?三万大军日耗粮米近千石,这还不算马料、军械。“ “所以需要精兵简从。“

    向拯民看向巴勇,“北伐军只需三万精锐,全部配备新式火器。留守两万兵力,由你统率,护卫武昌。“

    巴勇急道:“大人!让末将随您北伐吧!“ 向拯民摇头:“武昌是我们的根基,必须由最信任的人守卫。“

    他转向覃玉,“后勤补给就拜托你了。我要你在三个月内,在信阳至南阳一线设立十二个补给点。“

    覃玉深吸一口气,立即取出算盘飞快计算:“若按每五日输送一次,需要民夫五千,驮马三千。

    粮草可以从施南、武昌两地调集,但运输途中损耗......“ “这些细节你来把握。“向拯民信任地看着她,随即看向唐瑶,“情报网要立即向北延伸。

    我要知道河南每一个城池的守将、兵力、粮储,甚至每个县令的为官品性。“

    唐瑶郑重点头:“已经派出了三批探子。三日后就会有第一批情报传回。“

    柳明沉吟道:“将军,北伐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宣言。应当发布檄文,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说得好。“向拯民赞许道,“这篇《北伐檄文》就拜托柳先生了。

    要写明我们为何而战——为驱逐鞑虏,为恢复华夏,为天下苍生!“ 会议持续到深夜。

    当众人领命离去时,窗外飘起了细雪。覃玉最后一个离开,在门前驻足回首:“拯民,这一去......“

    向拯民握住她冰凉的手:“还记得我们在巴寨的约定吗?止戈兴邦。现在,是时候了。“

    覃玉眼中泛起泪光,却坚定地点头:“我和雪魄在武昌等你凯旋。“ 接下来的日子,武昌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

    校场上,新兵们在寒风中练习火枪齐射,呵出的白气在枪口硝烟中消散。

    军工坊里,阿铁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新式线膛枪的产量从每日十支提高到三十支。

    最忙碌的是覃玉。她不仅要调度粮草,还要组织民夫训练。

    在城东的空地上,数千民夫正在练习如何快速搭建浮桥、修筑工事。

    雪魄似乎明白大战在即,每日黎明都会在城头巡视,它的身影成为守军最大的慰藉。

    十日后,第一批北伐装备准备就绪。向拯民亲自检阅部队,看着整齐的军阵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