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个月3000万,一年岂不是要36亿?(2 / 4)

加入书签

上,顺手投了一个项目,加上快的打车的爆火以及推广千度智驾的潜在需求,他才给了嘀嘀打车拨了3000万。

可他万万没猜到,网约车行业一个月能烧掉3000万!

想到这里,他没急着答应,而是委婉地拒绝道:“我得先找老板同步,你等我消息吧。”

在他看来,程维是个不善于资金管理的创业者,必须要派个财务过去盯着。

走到李彦洪的办公室门前,梁志翔思虑再三,还是敲响了老板的房门。

“进来!”一道沉稳的男声,从屋内传了出来。

“老板,有个投资项目我想给您汇报。”梁志翔忐忑不安地开口道。

“嘀嘀打车我听说了,最近跟快的打车之间,打价格战打得很凶猛,怎么又没钱了”

李彦洪放下手中的文件,轻飘飘问道。

“是的,嘀嘀打车一个月烧掉了3000万,按当前的发展趋势,一年至少需要三到四亿资金。”

梁志翔回道。

“几个亿而已,既然陈延森这么看好网约车市场,就陪他玩玩,你出面再找几家投资机构,千度可以领投,但也要考虑风险太高的问题。”

李彦洪淡淡说道。

殊不知,正是他这种做事不尽全力,不敢all的风格,造就了千度每次都起个大早、却赶个晚集的命运。

好好的千度贴吧,本可以成为他手里的一张王牌,却硬是经过一连串操作,白白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入口,成为千度衰落的转折点。

在智能驾驶前后十年,投了几百亿进去,又被华为、理想、智己等新能源厂商赶超。

十几年后,openai爆火,千度又是第一个跳出来搞ai大模型的公司,可转眼一年过去,市占率又再次落后。

顶级的战略眼光,配上一言难尽的执行力,屡战屡败也在常理之中。

与此同时。

今日资本、海纳亚洲和高瓴资本,也都收到了消息。

高瓴资本的张磊,上次并未参加快的打车的a轮融资,他原本看不上网约车赛道,可在见到快的打车只占领三座城市,就做到了日均百万订单、超2000万的流水后,他又后悔了。

而海纳亚洲的王琼,早就注意到了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网约车平台。

千度的梁志翔一开口,她没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网约车作为一种高频、刚性的出行工具,利润率可能不高,但市场前景广阔,哪怕只拿下全国一半的市场,每年的营收总额也不会低于1000亿。

值得投资!

一天后,燕京君悦大酒店宴会厅。

嘀嘀打车、千度、今日资本、海纳亚洲和高瓴资本,一共五方代表,签订了c轮融资协议。

程维再次获得2亿资金,嘀嘀打车的估值直接飙升到了10亿。

实际上,嘀嘀打车的估值顶多只有7-8亿水平。

但程维在谈判过程中,咬死了10亿的价格不肯松口!

因此争论了大半天后,包括千度在内的四家投资机构,只能闭眼同意了10亿的估值报价。

梁志翔是得到了李彦洪授意,千度又是领投机构,在谈判陷入焦灼后,便主动认领了60%的融资份额。

今日资本、海纳亚洲和高瓴资本反对的声音,才渐渐消弭。

回到公司后,程维立马召开市场部和运营部开会,准备把嘀嘀打车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朝阳、东城、西城和hd区,把四环以内的核心地带,全部纳入经营版图里。

另外,增加司机和乘客端补贴,继续跟快的打车争抢市场。

第二天,嘀嘀打车再获2亿融资,与快的打车在燕京展开补贴大战的消息,就冲上了热搜。

“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