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未雨绸缪,300亿的新项目!求人不如求己!(4 / 5)

加入书签

要犯错误的。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入股的合作形式,那能给到的资金比例顶多只有10%,具体数额得看你在特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等方面的实际资金投入。”

    代震宇想了想说道。

    陈延森给他画饼,他也在给陈延森画饼。

    他和王光桐都是久经考验的老狐狸,向来不见兔子不撒鹰,断然不会只因为陈延森一句话,就轻易给出具体政策。

    大基金是国资背景,陈延森其实并不抗拒,只是股权比例值得好好商榷。

    就像亰东方,燕京投了一笔,庐州投了一笔。

    结果董事长跟职业经理人差不多,持股比例少得可怜。

    陈延森虽说不是吃独食的人,却也不想出让太多股权。

    毕竟对方是国资,不像DST这种外资好欺负。

    他的小动作太多,也容易引发上层不满。

    所以,这比例一开始就得谈妥。

    紧接着,三人围绕工业用地的选址,建厂、设备、研发所需的初始资金,以及首年运营资金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让陈延森顿感意外的是,他原本以为代震宇和王光桐只懂中枢司的运作规则,对一些专业性应该不了解。

    可代震宇一开口就帮他计算好了每条生产线的大概投入成本。

    NXT 1950i光刻机10台,每台约6000万美币,总成本6亿美币。

    刻蚀机50台,每台约300万美币,总成本1.5亿美币。

    薄膜沉积设备50台,每台约200万美币,总成本1亿美币。

    检测、量测设备30台,每台约400万美币,总成本1.2亿美币。

    核心设备全买一手货,总成本约10亿美币。

    若是换成二手设备,成本能降低50%到60%。

    “设备的事不用担心,你敢做,我们就能帮你牵线搭桥、搞定货源,但技术得靠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代震宇特意提醒道。

    因为没有的东西,他们怎么提供?

    最低10亿的定向无偿补助和10亿股权投资,外加华科协会的部分专利授权。

    陈延森沉吟几秒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初期100亿的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