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季度奖改了?陈延森:宁愿不赚钱,也不能让兄弟们受委屈!(1 / 7)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是《沪城经济早报》的记者,能否耽误两位几分钟时间,做个简单的采访?”
记者举着话筒,拦在李州和许家成面前,笑吟吟地问道。
许家成愣了一下,没说话,转头看向李州。
“可以,你问吧。”李州毫不在意地回道。
“两位怎么称呼?”记者往前递了递话筒。
身后的同事扛着摄像机,红色的录制灯在机身侧面亮着,镜头稳稳对准了三人。
“我叫李州,他叫许家成。”
李州说着,伸手指了指身旁的许家成介绍道。
许家成?
这个名字听着有些耳熟!
记者微微一怔,转瞬就想了起来,连忙把话筒往许家成嘴边凑了凑:“乔先生,我记得您女儿高考成绩相当不错,过了一本线,最后被哪所大学录取了?”
几个月前,许家成的事迹,可是被沪城本地的纸媒、电视台,翻来覆去的报道。
脑瘫爸爸靠送外卖供女儿读书,这样的故事放在哪个年代都是十足的爆点新闻。
《沪城经济早报》虽说主打财经内容,但民生板块占了不小篇幅,之前也采访过许家成,这位记者自然还有点印象。
“谢谢,囡囡在彭城矿大.读书呢。”
许家成咧嘴一笑,想到女儿,脸上满是骄傲的神色。
“恭喜乔先生!”记者先道了声喜,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这是筷跑给你们发的新制服吗?”
“是的,两件冲锋衣,还有四件T恤。”
许家成把其中一个袋子递给李州,示意他帮忙拿着,然后拉开剩下的那个袋子,露出里面的衣服。
一件橙色冲锋衣,一件浅灰色羽绒内胆,外加一件短T和一件长T。
记者伸手拿起羽绒内胆,很快就注意到了标签上的内容:L码、90%鹅绒、800蓬、充绒量128克。
鹅绒?
记者顿感扎心,他低头瞥了眼自己身上的鸭绒服,尴尬地笑了笑。
要知道,90%鹅绒算得上是高端货,一公斤的采购成本就得400到600元,很多羽绒服品牌,充绒量连100克都没有,售价却敢标到2000元。
“陈老板对你们可真好,单这一件羽绒内胆,至少值800到1000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