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儿歌(2 / 5)

加入书签

sp; “西山别院那口枯井,最近可有人靠近?”楚恒沂问。

    “有。”容承渊取出一份密报,“三日前,一名樵夫误入废园,在井边拾得半块玉佩,已被属下截获。经查验,乃是当年良王府侍卫所佩制式玉饰,刻有‘良’字暗纹。”

    楚恒沂眸光一凝:“说明还有旧人活着。”

    “不止。”容承渊压低声音,“我们在玉佩夹层发现一行极小刻字:‘公子非孤,尚有一妹流落江南’。”

    空气骤然凝滞。

    良王一脉,竟另有后裔?

    楚恒沂沉默良久,手指轻轻敲击案角。他知道,此事若传出去,必会引起朝野震动。若有心人借此煽动宗室之争,新政未稳,恐生大乱。但若置之不理,那名流落民间的妹妹,或许正过着贫贱凄苦的生活。

    “查。”他终于开口,“秘密查访,不得张扬。找到人后,先确认身份,再禀我定夺。”

    “是。”容承渊应道,却又迟疑片刻,“陛下……若您真有一位妹妹,您打算如何处置?”

    楚恒沂望向窗外雨幕,淡淡道:“她是我的亲人,不是政敌。若她愿入宫,我便给她一个家;若她只想平凡度日,我便护她一世安宁。江山从来不该靠血缘垄断,但亲情,值得被珍重。”

    半月后,靖安司密探传来消息:在湖州乌镇一座尼姑庵中,发现一名年约二十的女子,法号“明心”,自幼出家,容貌酷似张慧妃年轻时画像。更关键的是,庵中老尼回忆,此女乃十年前由一名临终宫婢托付,言其“出身贵胄,因避祸难,寄身佛门”。

    楚恒沂亲自提笔写信一封,命容承渊携御医与信物前往查验。信物是一枚金丝绣荷包,内藏一朵干枯白梅??那是张慧妃临终前亲手缝制,原准备送给未出生的孩子,最终随她葬入衣冠冢,后被楚恒沂掘出保存。

    一个月后,容承渊归来,跪于御前,双手呈上荷包。

    “她认出来了。”他声音低沉,“看到那朵白梅时,她哭了整整一夜。她说……她梦里常有一个女人唱摇篮曲,手里拿着花,可她一直不知道是谁。”

    楚恒沂颤抖着接过荷包,打开一看,那朵白梅虽已枯槁,却仍带着淡淡幽香。他闭目良久,终是落下泪来。

    “接她回京。”他说,“不必拘礼,不必封号。就说是朕的妹妹,回家了。”

    又三个月,春意正浓。一辆素雅马车驶入皇城东华门,直达昭阳宫外。车上走下一位素衣女子,眉目清秀,神情恬静,身后跟着两名侍女,捧着一盆盛开的白梅。

    话帝早早等候在此,见到女子第一眼,便颤巍巍上前,执其手泣不成声:“像啊……真像你娘……”

    楚恒沂立于阶上,看着妹妹向自己走来,每一步都像是踏在时光之上。他迎上前去,深深一揖:“阿姐,弟弟来迟了。”

    明心慌忙还礼:“不敢当陛下如此称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