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打仗先打粮(3 / 4)

加入书签

的舆图,“你看这甘谷山西侧的桃林塞,地势险要,历来是囤积粮草的重地。我军连日急行,粮草只够三日之用,来将军急于出关与主力汇合,却不知早已落入敌军算计。”

冯欣凑近舆图,只见冯章用朱砂笔圈出桃林塞的位置:“将军是说,敌军在桃林塞藏了粮草?”

“不仅是藏粮。”冯章指尖划过一条虚线,“此处有涧水环绕,若敌军决堤放水,我军困在谷中便是死路一条。父亲在《陇右策》里写过,建武六年平定隗嚣时,就是用的这招困敌之术。”

帐外传来一阵骚动,有士兵来报,后营的粮草车陷进泥里,几袋粟米被雨水泡得发胀。冯章皱起眉,快步走出帐外,只见几个士兵正费力地拖拽粮车,浸透的粟米顺着麻袋缝隙往外漏,在泥地里积成一滩滩黄渍。

“都愣着干什么?”冯章厉声喝道,“把完好的粮袋搬到高处,破损的立刻晾晒!派十个人去附近村落买陶罐,把湿米分装起来,再找些草木灰吸干水分!”

他有条不紊地调度着,冯欣看得目瞪口呆。往日里这个总捧着兵书的公子哥,此刻眼神锐利如刀,指挥士兵时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有个老兵嘟囔着“这点米还救什么命”,被冯章瞪了一眼:“一粒米就是一条命,当年昆阳之战,光武帝就是靠省下的三升米撑到了援军。”

士兵们被他的气势震慑,纷纷埋头忙活起来。冯章蹲下身查看粮袋,忽然发现麻袋的针脚格外稀疏,他拽过一根线头轻轻一扯,整个袋口竟散开了。“不对!”他脸色骤变,“这些粮草被动过手脚!”

冯欣连忙捡起散落的粟米,放在鼻尖一闻:“有霉味!是陈年旧粮掺了新米!”

冯章猛地站起身,雨水顺着他的下颌滴落:“来将军的粮草队定是被换了包。传我将令,今夜三更,随我去桃林塞!”

三更时分,雨势渐歇。冯章挑选了三十名精壮士兵,每人腰间别着两把短刀,背着羊皮囊的水袋,悄无声息地摸向桃林塞。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亮了陡峭的山路,两侧的桃林在夜风中簌簌作响,像是藏着无数双眼睛。

“将军,前面就是敌军的哨卡了。”前锋压低声音禀报。冯章借着树影望去,只见两座巨石之间搭着木寨,四个守卫正围着篝火打盹,腰间的铜铃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从箭囊里抽出三支短箭。夜风忽然转向,带着桃叶的清香吹向哨卡,冯章眼中精光一闪,三支短箭同时射出,精准地打在守卫们的膝盖上。惨叫声还没出口,士兵们已如狸猫般扑上去,用麻布堵住了他们的嘴。

“说,粮仓在哪?”冯章用刀抵住一个守卫的咽喉。那人哆哆嗦嗦地指向山坳深处:“在……在关帝庙后面的地窖里,有……有两百精兵看守。”

冯章示意士兵将俘虏捆好,用杂草掩盖起来。他看着关帝庙的方向,那里隐约有灯火晃动,“两百人?”他冷笑一声,“看来敌军是把宝都押在这儿了。”

他转头对冯欣道:“你带十人去西侧山腰,把预先准备的硫磺粉撒在顺风处,听到号炮就点火。记住,烟要大,动静要足。”又对另一名队长说:“你带十人从东侧绕过去,看到火光就擂鼓呐喊,装作主力进攻的样子。”

“那将军您呢?”冯欣急道。

“我带剩下的人去取粮草。”冯章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我们的目的是粮,不是杀人。拖延住他们就行。”

分派完毕,冯章带着士兵借着月色摸到关帝庙后墙。墙头上的守卫打着哈欠,根本没注意到墙根下蠕动的黑影。冯章做了个手势,两名士兵甩出带铁钩的绳索,悄无声息地攀上墙头,捂住守卫的嘴拖了下来。

地窖的入口藏在神像后面,掀开沉重的石板,一股粮食的香气混杂着霉味扑面而来。冯章点亮火折子,只见地窖里整齐地码着数百个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