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月冰稜镜:破晓前的荆棘路(2 / 4)

加入书签

>

基因图谱组筛出一个潜在致病位点,想看看“月冰”库里是否有对应活性的因子可以研究。

流程是:填书面申请,层层签字,由专人跑腿送过去,再等“月冰”组排期查询回復。

一来一回,短则数日,长则数周。刘震维曾对肖镇抱怨:“爸,我们像在黑暗里各自摸象!这边筛出来的『靶子』,等传到我们手里,黄菜都凉了,实验室排期都满了!”

集结號角:跨界团队的诞生与碰撞

肖镇把最核心的痛点整理成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没有华丽图表,只有触目惊心的案例和研究员们真实的抱怨录音片段。

他在项目全体会议上播放了张姐的哽咽和陈工的怒吼。会议室里一片死寂,隨后是压抑的议论。

王月眼眶微红,拍板:“肖镇牵头,成立『攻坚组』,各部门无条件配合!目標只有一个:让数据活起来,让人喘口气!”

肖镇组队,刻意打破壁垒:

技术派:熟悉机房“铁疙瘩”和生信脚本的“大拿”赵工(生信)、沉稳的资料库管理员钱工。

业务派:深受数据遗失之苦的张姐(数据管理)、精通临床需求的孙大夫、熟悉“月冰”项目流程和痛点的小鱼儿(肖镇特意爭取来,代表“月冰”组)。

执行派:肖镇从自己復兴和卉还有宝安电气调来的得力干將——行动力超强的以前的学生关键,负责具体协调和开发。

第一次小组会就火四溅。

赵工坚持要上最先进的(但极其昂贵且复杂的)存储方案;钱工担心现有资料库撑不住;张姐只想要个“傻瓜式”的记录和查找办法;孙大夫强调界面必须让医生看得懂;小鱼儿则急切地希望建立与“月冰”库的直接桥樑。

肖镇敲敲桌子:“我们的『稜镜』(他给系统取名『基因稜镜』,寓意分解数据之光),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是为了解决张姐找不到数据的痛,小赵排不上队的急,孙大夫和小鱼儿隔墙喊话的累!从最痛的地方下手!”

攻坚克难:汗水、泪水与转机

1. “拯救数据”大作战:第一步是终结“遗失噩梦”。

肖镇力排眾议,没有追求一步到位的高科技,而是採用了务实的“土洋结合”:

物理整顿:组织全体人员,像考古一样清理机房和仓库。

给每一盘磁带、每一张还有数据的软盘贴上唯一、清晰、防水的標籤。

小周带著几个年轻研究员,建立了严格的“出入库”纸质登记本,专人负责,责任到人从宝安半导体调来了“黑科技”移动硬碟匯总数据

电子索引:同时,由金陵卉那边牵头,在现有资料库里紧急开发一个简易的“数据地图”模块。

张姐带著几位细心研究员,將清理后的磁带、软盘信息,以及最重要的样本、实验类型、负责人、存储位置(哪个磁带编號/哪个柜子)录入高性能鸿蒙系统的宝安电脑或者復兴电脑里。

这是个浩大工程,枯燥且容易出错。

肖镇和王月亲自轮班给大家送夜宵,加油打气。

当张姐第一次在终端上输入一个样本號,系统准確显示出“存储於磁带库b架-03-15,录入人:张xx,备份於软盘柜2-08”时,她激动地跳了起来,抱著旁边的同事又哭又笑。

老陈工摸著屏幕上清晰的信息,喃喃道:“有救了… 这下真有救了!”

2. 打破“排队魔咒”:针对算力浪费,肖镇提出了“精打细算,见缝插针”的策略:

任务调度员“老黄牛”:由关键开发了一个极其简单的脚本调度工具(基於现有的作业队列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