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龙骸共振8:古堡风歌与心之归处(2 / 3)

加入书签

…笔记里还画了一个人的画像,跟你长得很像。”杨清宇心里一震,接过笔记——画像上的人穿着古老的服饰,手里拿着与他相似的叶笛,眉眼间竟与自己有七分相似。“难道……我与地脉的缘分,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了?”

回到科考基地后,杨清宇将两块秘符放在一起——水脉秘符与风脉秘符相触的瞬间,竟投射出一道全息影像:影像里是一座隐藏在雪山深处的祭坛,祭坛中央,放着一个空的石盒,石盒旁刻着一行字:“四方秘符归位,地脉之心觉醒,守护者将见其宿命。”

“我的宿命……”杨清宇喃喃自语,突然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寻找秘符,而是守护地脉之心,不让它落入坏人手中,更要让这片土地永远保持生机。

接下来的三个月,杨清宇和陈默又先后找到了藏在滇南火山群的火脉秘符,以及塬上村老槐树下的土脉秘符。每一次寻找,都有惊有险,却也总能遇到温暖的人:火山村的阿依带着孩子们为他们引路,塬上村的杏花提前准备好干粮和草药,甚至连深海探测中心的研究员们,都远程为他们提供数据支持。杨清宇越来越清楚,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这些人的温暖,才是他最强大的力量。

半年后的一个清晨,杨清宇在整理地脉数据时,收到了一封来自市立博物馆的邮件。发件人是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苏晚,邮件里说,博物馆最近收到一批捐赠的古代乐器,其中一件陶管的纹路,与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土脉纹路高度相似,希望他能来帮忙鉴定。

杨清宇抵达博物馆时,苏晚正蹲在工作台前,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支陶管。她穿着米白色的工作服,头发用发绳束在脑后,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身上,竟让杨清宇想起了塬上村清晨的阳光。“你就是杨清宇老师吧?”苏晚抬起头,眼里带着笑意,“我是苏晚,一直很喜欢你的《地脉安魂曲》,尤其是里面的土音管部分,特别温暖。”

两人聊起陶管的纹路,聊起地脉的故事,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苏晚对古代乐器与地脉的关联有着独到的见解,她提出的“乐器共振能唤醒古代地脉记忆”的想法,恰好解开了杨清宇一直以来的疑惑。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清宇常去博物馆找苏晚,有时是讨论秘符上的符号,有时是分享各地的地脉声音,苏晚也会带着他去博物馆的库房,看那些藏在角落里的古代乐器——有刻着水纹的骨笛,有带着火纹的编钟,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地脉的往事。

一次,两人一起去溪村采集溪水的声音。傍晚时分,他们坐在溪涧旁,看着夕阳将溪水染成金色。苏晚突然开口:“其实我小时候也住过这样的村子,后来因为环境恶化,村子慢慢没人了。所以我才想修复古代乐器,希望能通过它们,让更多人想起要保护这片土地。”杨清宇看着她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填满了——他终于找到一个能懂他、能与他一起守护地脉的人。

半年后的一场地脉保护论坛上,杨清宇作为主讲人,站在台上分享着寻找四方秘符的故事。台下,苏晚坐在第一排,手里拿着那支陶管,眼神里满是鼓励。演讲结束后,杨清宇走到苏晚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盒子——盒子里,是他用四块秘符的边角料打磨成的一对吊坠,一块刻着水纹,一块刻着风纹。“苏晚,”杨清宇的声音有些紧张,却无比坚定,“寻找地脉的路还很长,我想和你一起走下去,用音乐,用热爱,守护我们共同的家。”

苏晚接过吊坠,眼眶微微发红,笑着点头:“我愿意。”

那天晚上,杨清宇在“清宇的地脉小调”上上传了一首新的曲子,取名《心之归处》。曲子里,有溪水的潺潺声,有长风的呼啸声,有火山的低沉声,有黄土的厚重声,还有苏晚用陶管吹出的温柔调子。评论区里,粉丝们纷纷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