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若他们携国债以令天子,你怎么办(1 / 5)

加入书签

    此言一出,众臣皆是一愣。

    赏赐金银绸缎,加官进爵乃是常事!

    这赏个用旧了的痒痒挠是何意?

    很快,太监捧着一个看起来颇为普通,甚至手柄处已被摩挲得十分光滑的木质痒痒挠,恭敬地呈到胡惟庸面前。

    胡惟庸也是微微一怔,但立刻反应过来,双手高举过顶,郑重接过,声音带着激动和“感恩戴德”。

    “臣……臣胡惟庸,谢陛下隆恩!”

    “陛下将此随身常用之物赐予臣,此乃对臣天大的信任与荣宠!”

    “臣必以此物时时警醒自身,恪尽职守,为陛下分忧,绝不负陛下信重!”

    他这话说得情真意切,仿佛得到的不是个痒痒挠,而是什么丹书铁券。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嗯,你能明白咱的心意就好。”

    这赏赐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

    随身用了十几年的旧物,代表着亲近和信任。

    痒痒挠,则暗喻着希望胡惟庸能像这东西一样,为他“搔到痒处”,解决难题。

    这份量,远比一些虚头巴脑的赏赐要重得多!

    站在下方的杨宪,看着胡惟庸那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又看看朱元璋那意味深长的笑容,袖中的拳头不自觉地攥紧了,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他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得罪淮西勋贵,才爬到如今位置。

    这胡惟庸刚上任几天,就如此得宠?

    一股强烈的嫉恨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心。

    赏赐完胡惟庸,朱元璋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工部尚书。

    “新都物料筹备,如今进展如何了?”

    工部尚书连忙出列,脸上堆着笑,禀报道:“回陛下,托陛下洪福,木材、石料等一应物料征集顺利,目前已到位逾七成,各地窑口、林场仍在加紧供应。”

    “依臣估算,最迟不超过三个月,所有物料定能全部齐备,绝不耽误迁都大计!”

    “嗯,三个月……”

    朱元璋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

    “工期紧,任务重,尔等辛苦了。”

    工部尚书心中一喜,以为陛下接下来便要论功行赏,至少口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