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画里春秋,巷中岁月(3 / 4)
几个孩子在槐树下追蝴蝶的场景;在夏天的画里,她画了邻居们在巷口摆凉席下棋,张婶还端着一碗绿豆汤给大家分;在秋天的画里,她重点描绘了大家打银杏果的画面,李爷爷站在梯子上摇树枝,王奶奶和其他邻居在树下捡果子,孩子们则围着布兜,兴奋地数着里面的银杏果;在冬天的画里,她画了巷口的大雪人,雪人的旁边还放着几个孩子的玩具,石桌上摆着一碗热乎的馄饨,冒着腾腾的热气。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巷口传来李爷爷的吆喝声:“小夕,绿豆汤煮好啦,快出来喝!”
林夕放下画笔,伸了个懒腰,才发现自己已经画了一下午。她走到巷口时,看见石桌上已经摆好了几个大碗,里面盛着碧绿的绿豆汤,上面还飘着几颗红色的枸杞。李爷爷正拿着勺子,给围过来的孩子们分汤。
“小夕来啦,快坐!” 李爷爷看见她,立刻给她盛了一碗绿豆汤,“刚煮好的,还热乎着呢,快尝尝。”
林夕接过碗,绿豆的清香扑鼻而来。她喝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凉意,瞬间驱散了一下午的疲惫。“真好喝,李爷爷您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好喝就多喝点,锅里还有很多。” 李爷爷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对了,我听王奶奶说,你在画咱们巷子里的老故事?”
“嗯,” 林夕点点头,“我想把大家的故事都画进画里,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银杏巷的温暖。”
“好啊好啊!” 李爷爷激动地拍了拍手,“要是需要我帮忙,你尽管说。比如打银杏果的场景,我还能给你演示演示,保证跟以前一模一样。”
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附和,有的说可以给她讲巷子里的老笑话,有的说可以帮她找过去的老物件当参考,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当她的模特,让她画进画里。
林夕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自己笔下的《银杏巷四季》,不仅仅是一组画作,更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这些邻居的感激,对这段温暖岁月的铭记。
接下来的几天,林夕的创作越来越顺利。她常常在巷子里穿梭,收集各种素材 —— 有时会坐在陈老板的书店里,听他讲过去的故事;有时会跟着李爷爷去巷尾的菜园,看他种蔬菜;有时会和孩子们一起在槐树下玩耍,感受他们的快乐。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倾听,都让她的画作更加丰满,更加有温度。
这天下午,林夕正在画室里修改冬天的画作,突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喧哗声。她放下画笔走出去,就看见几个穿着西装的人站在巷口,手里拿着相机,正在拍照。其中一个穿着米色风衣的女人,正和李爷爷说着什么。
“小夕,你快来!” 李爷爷看见她,立刻朝她招手,“这位是市美术馆的刘馆长,她说看到了你之前画展的作品,想来看看咱们银杏巷。”
林夕心里一惊,连忙走过去。刘馆长笑着伸出手:“林夕老师,我是刘梅。上次你的画展我去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