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画里春秋,巷中岁月(1 / 4)
林夕把最后一笔淡赭色落在画布右下角时,晨光正好穿过画室的玻璃窗,在画纸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画布上,银杏巷的春日晨景正缓缓舒展 —— 老槐树抽出嫩黄的新叶,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昨夜的露珠,巷口的石桌上摆着王奶奶刚蒸好的槐花糕,蒸腾的热气化作朦胧的白雾,裹着淡淡的花香飘向远方。
“喵~” 雪团从窗台上跳下来,轻轻蹭了蹭她的裤腿。它的爪子沾了点窗外飘进来的柳絮,在地板上留下几个小小的白印,像撒了把碎棉絮。林夕放下画笔,弯腰把它抱起来,指尖触到它温热的肚皮,能感觉到它平稳的呼吸。
“刚画完春天,你就来捧场啦。” 她笑着挠了挠雪团的下巴,目光又落回画布上。自从上次巷口的热闹过后,她就决定创作一组《银杏巷四季》系列画作。这半个月来,她每天都泡在画室里,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笔下的巷子也跟着从抽芽的春日,慢慢长出了盛夏的浓荫。
正想着要不要去巷口看看李爷爷他们,画室的门突然被轻轻敲响。“小夕在家吗?” 是陈老板的声音,还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林夕抱着雪团走过去开门,就看见陈老板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摞泛黄的旧相册,鼻梁上的眼镜滑到了鼻尖,显得有些滑稽。“陈老板,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不坐了不坐了,” 陈老板摆了摆手,把相册递到她手里,“我整理书店仓库的时候,翻到了这些老照片,都是二十多年前拍的银杏巷。想着你在画四季,说不定能给你当个参考,就赶紧送过来了。”
林夕接过相册,指尖触到粗糙的封面,心里一阵温热。她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立刻吸引了她的目光 —— 照片里的老槐树比现在粗壮许多,枝桠上挂着几个褪色的红灯笼,树下站着几个穿着旧棉袄的孩子,正举着糖葫芦笑。照片的右下角写着日期,是 1998 年的冬天。
“这张照片里的孩子,有几个现在还住在巷子里呢。” 陈老板凑过来看了一眼,语气里满是感慨,“你看这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就是现在巷尾开裁缝铺的张姐。那时候她才这么高,天天追着男孩子跑。”
林夕一边翻着相册,一边听陈老板讲照片里的故事。有盛夏时节邻居们在槐树下摆凉席下棋的场景,有秋天大家一起打银杏果的画面,还有冬日里巷口堆着的大雪人,雪人脸上还贴着两片红红的枫叶当眼睛。每一张照片都带着岁月的痕迹,却又满是鲜活的生活气息。
“谢谢您陈老板,这些照片对我太有用了。” 林夕合上册子,心里已经有了新的创作灵感。她原本打算只画巷子里的景致,现在却想把这些老故事也融进画里,让《银杏巷四季》不仅有景,还有人情。
陈老板笑着说:“能帮上你就好。对了,李爷爷让我转告你,今晚巷口要煮绿豆汤,让你别忘了过去喝。”
“好,我一定去。” 林夕点点头,送陈老板到门口时,正好看见王奶奶提着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