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故居里的时光回响(2 / 3)

加入书签

后,游客们有序地走进故居参观。在史料陈列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指着苏家的书信,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我们家祖上就是从银杏巷迁出去的,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这么多当年的物件。” 林夕连忙上前,和老人聊了起来。原来,老人的祖上正是苏家的旁支,当年因为战乱迁到了外地,这些年他一直四处寻找祖上的遗迹,没想到在银杏巷找到了归宿。

    在体验区,孩子们围在书桌旁,拿着毛笔认真地练习书法。一位年轻的妈妈笑着说:“现在的孩子很少接触传统文化了,能在这么有氛围的地方体验书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 林夕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样子,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妈妈学画画的场景,心里充满了欣慰。

    中午时分,王奶奶和几位居民推着餐车来到故居,给大家准备了免费的茶水和点心。“大家辛苦了,吃点东西歇歇脚。” 王奶奶热情地招呼着游客,“这些点心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有桂花糕、绿豆酥,都是老巷的味道。” 游客们接过点心,品尝着地道的家常味道,纷纷称赞:“这味道太正宗了,比外面买的还好吃。”

    下午,故居里举办了第一场文化讲座,邀请了当地的文化学者,为大家讲解清代文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成就。讲座结束后,游客们还意犹未尽,围着学者提问。林夕和晨光则在一旁,耐心地解答着游客关于银杏巷历史和 “光影回廊” 设计的问题。

    傍晚时分,游客渐渐散去,居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收拾着故居里的桌椅,打扫着地面的卫生。王奶奶看着收拾干净的故居,笑着说:“今天真是太热闹了,看到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老巷,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李叔也说:“以后我们要把故居打理好,让更多人来银杏巷,了解我们的文化,爱上我们的家乡。”

    林夕和晨光站在故居门口,看着夕阳下的银杏巷。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青石板路上还残留着游客的脚印,老银杏树的叶子开始泛黄,落在地上,像是给巷子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周教授走过来,拍了拍他们的肩膀:“今天的开馆仪式很成功,你们为老建筑保护做了一件大好事。”

    就在这时,林夕的手机响了,是沐倾城打来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的沐倾城站在国外一座古建筑前,背景里传来悠扬的钟声:“林夕,开馆仪式顺利吗?我看基金会工作人员发来的照片,很热闹啊。” 林夕笑着说:“特别顺利,还有一位苏家的后人特意赶来,看到了祖上的物件,特别激动。”

    沐倾城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欣慰:“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一定能做好。我这边正在考察一座百年教堂,打算纳入基金会的保护项目,等忙完了,我一定回银杏巷看看。” 挂了电话,林夕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无论身在何处,沐倾城始终牵挂着银杏巷,牵挂着老建筑的保护。

    晚上,居民们在银杏树下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庆祝晚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家常菜,聊着白天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巷子里。王奶奶端着酒杯,站起来对林夕和晨光说:“丫头,小陈,谢谢你们为银杏巷做的一切。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故居,没有这么热闹的银杏巷。”

    林夕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