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粒细沙(1)(2 / 3)

加入书签

剩下的“巡洋坦克”又以“十字军”型坦克为主,这型坦克除了跑得比德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快不少之外,在火力和装甲上全面落后于德军坦克。目前英军唯一能与德国人抗衡的装备,就是从美国人那里租借来的M3格兰特坦克(在美国那边的代号是“李”)。

这些坦克数量毕竟有限,因此为防止战斗力稀释,北非英军几乎将所有M3坦克都集中到了第7装甲师,确保该师每个营都至少有一个中队(连),以便作为英军的重拳同德国佬正面硬撼。

结果现在这“重拳”只顶了几个小时,就被碾成渣了。

柯尼希的副官苦笑道:“就是一万头猪……”

“现在讨论这些已经没有用了,刘易斯上尉。”柯尼希深吸一口气,再次扑到地图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军的惨败已成定局,那么独立第一旅该何去何从呢?就此撤退,还是坚持战斗?

在英军即将再一次全军溃退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无疑将使自由法国军队身陷重围,无疑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但如果撤退呢?法军可没有英军那么多汽车,阵地又位于加扎拉防线最南端,理所当然会落到全军的最后。失去了坚固工事的掩护,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法军若是遭遇德军追击,搞不好会更快地全军覆没。

而且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后卫部队拖延隆美尔的行军速度,为掩护主力撤退而做出牺牲,北非英军搞不好是要全部完蛋的。到那时,亚历山大、开罗乃至苏伊士运河的沦陷便都近在眼前了。

如今自由法国和英国祸福相倚,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更何况,如果法军以大无畏的精神誓死坚守,难道只有死路一条吗?

柯尼希伸出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加扎拉防线南北长六十五公里,在英军建立的“盒子”要塞之外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德意联军可动用的地面部队至多只有六七万人,封锁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英军能够在埃及与利比亚边境上的阿拉曼防线稳住阵脚,独立第一旅只需要放弃所有辎重,绕道至多一百公里,或许就能在避免与德军交火的情况下回到盟军的战线上。

正在此时,通往第30军军指挥部的电话又一次响了,副官刘易斯上尉立刻拿起话筒:“这里是自由法国独立第一旅……好的,我马上向柯尼希上校转达。(英语)”

副官抬起头,捂住话筒担忧地看向柯尼希:“咱们北面的第150旅正遭遇德军主力围攻,恐怕很难撑到明天上午,诺里中将恳请我们,看在抗战大局的份上,务必坚守比尔哈凯姆到最后一刻。我怎么向中将回复?”

“用词这么谦卑,看来英国人是真急眼了。”柯尼希向副官伸出了手:“把电话给我。”

“是,上校。”

柯尼希接过电话,用英语对尼尔中将说:“我是旅长柯尼希,将军,请问您有何要求?(英语)”

“请尽量坚守!”诺里的语气近乎哀求,“我知道让盟军承受如此大的牺牲实在不合情理,但你们的战果将决定盟军的北非战局!如果第八集团军撤不出来,一切就全完了!(英语)”

正当尼尔中将说话的时候,副官接到了另一个电话:“上校,第22北非营遭遇进攻,这次是德国人,出动了一个步兵营和一个——”

指挥所外猛然爆发的激烈枪炮声侧面验证了前线阵地报告的准确性。

柯尼希摆手示意副官安静,然后平静地向尼尔中将回复道:“我们会战斗到最后,将军。”

…………

而前线的艾维尔斯看着滚滚而来的德军坦克,却很难保持柯尼希那样的从容。正向他压过来的,是五辆二号坦克和十一辆三号坦克——正好是一个中型坦克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