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美国参战(1)(3 / 3)

加入书签

p> 由此德内尔便迎来了他“创作”生涯的最大难题:他没当过水兵,完全没经验啊!

最后他只能赶紧发报向伦敦求救,收到电报的卡登花园留守人员阅罢也乐了,于是赶紧请求正在休假或整备中的海军官兵协助。最后还是德内尔的“老朋友”雨果·尼维勒少尉表现突出,从日记中摘出几篇平实风趣的远航小文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德内尔再请德圣艾修伯里将文章润色一番,便接着发了出去,果不其然,又收到了广泛好评。

于是接下来,德内尔便接着跟战友们发出了炮兵、海军航空兵、坦克兵、潜艇兵、陆军通讯兵、海军信号兵等一系列文章,在美国“圈粉无数”,以至于短短数周之内,自由法国之名便在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且几乎每个美国读者都能说出一两个自由法国战斗英雄的事迹,并对其称赞不已,入伍的青年们也纷纷表达出效仿“斯通尼屠夫”、“敦刻尔克殊死进攻”、“沙海信使”等英杰的志向,要为国家安全和人类自由。

自由法国在美国的这次宣传大获成功,甚至引得部分美国媒体酸溜溜地评论:“对国际形势无知者看了这些文章,恐怕会以为法国人还在抵抗吧?”

对此,美国人民的回答是:“法国人本来就还在抵抗——洛林十字三色旗就是战斗的旗帜!”

甚至有人还引用了勒克莱尔上校的誓言:

“在我们的美丽旗帜飘扬在斯特拉斯堡教堂顶之前,绝不放下武器!”

而且美国人民也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自由法国为什么不是我们的盟友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