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逆转浪潮(2)(4 / 4)
人虚报年龄。
法国征召青少年入伍的宣传与我国抗战时期宣传“放牛的英雄王二小”不同,国土防御战争期间,各国青少年为本国军队贡献力量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者,这样的行为在今天也是值得肯定的(覆巢之下无完卵),苏联游击队、法国抵抗组织、意大利游击队员以及南斯拉夫游击队员都有类似的感人事迹。但只要战线大多推出了国境线,或人民不再受到被屠杀的风险,青少年也就理所当然地排除在征兵对象之外。大家听说过小红军,小八路的事迹,小“志愿军”可不多见吧?
但法军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他参战国的问题在于,政府放任征兵人员在毫无战争威胁的后方将青少年纳入军队,而且右翼及保守派报纸将其当做壮举来宣传,这一点是如今大多数人以及当时的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所不能接受的。
在第一章提到的“让·弗里德里克”的法军士兵是史实人物,他不到十五岁即三次负伤,这事迹堂而皇之地成为法国诸多报刊杂志大肆宣传的对象。不过这样的宣传和某些征兵官无底线征召青少年的行为,也使一部分思想倾向自由主义的军官极为厌恶。正如德雷福斯案件(详见佐拉的《我控诉》)将整个法国劈成进步的和保守的两半一样。
随着人权观念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青少年参战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低。就作者个人而言,作者同样不能忍受青少年参与战争的行为发生在今天绝大多数国家,但是作者认为,不能完全否定部分动荡地区的青少年武装。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既然澳大利亚军队及其盟军可以在阿富汗割喉少年,那么阿富汗少年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消灭澳大利亚侵略者也不应该被批判,除非批判者有能力并采取切实行动使阿富汗青少年免遭侵略者的虐待和残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