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1 / 2)

加入书签

    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如今经过很多梁国大臣和将领的轮番背叛,他早就变得心灰意冷,再无半点当年的雄心壮志。

    他不是没想过效仿窦建德,遣使投降隋朝,却又担心隋朝容不下自己。

    毕竟,他在称王之前的历史并不算太光彩。

    虽说他是梁宣帝萧的曾孙,但他出生之时,梁朝早就已经灭亡,因此他年少时生活很是贫苦,不得不以卖书谋生。

    直到杨广即位,他的姑姑(萧皇后是萧的孙女)成了皇后,他才以外戚的身份被破格提拔为罗川县县令。

    到了大业十三年的时候,大隋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岳州校尉董景珍和雷世猛、张绣等人共谋起兵反隋。

    这些人本想推董景珍为首,可董景珍自觉出身寒微,难以服众,便提议奉有梁朝皇室血统的萧铣为主。

    最终,萧铣在这些原隋朝将领的支持起兵反隋,最终建立了梁国。

    可以说,萧铣本是隋臣,却趁着天下大乱之机起兵反隋称王,自然担忧隋朝不会接受自己的归降,更害怕投降之后隋朝会对自己秋后算账。

    可若是不归降隋朝,以他如今的实力又无法做到自保。

    于是,他每天就在降与不降之前反复纠结,只能继续借酒水不断来麻痹自己。

    唐朝的河间王李孝恭倒是不断派使者来劝他归降唐朝,可萧铣却一点不为所动。

    原因很简单,就是李孝恭行事的方式实在是太过分了。

    他一面不断派使者去劝降萧铣,但同时又不断派人去拉拢下面的梁国将领。

    在李孝恭的多方拉拢下,大将周法明、雷长颍、盖彦等人先后率州举城归降了唐朝。

    尤其是周法明率四州之地归降唐朝,更是让梁国西面的门户大开,使得整个梁国都暴露在唐朝的兵锋之下。

    对于唐朝和李孝恭两面三刀的做派,萧铣如何能不恼怒。

    若不是不想树敌太多,只怕他早就跟唐朝彻底撕破脸了。

    更何况,如今隋朝夺回了河东和河套之地,整个关中都暴露在了隋朝的兵锋之下,可以说如今唐朝自己都是自身难保,又如何庇护得了他们梁国。

    只是如此一来,他们梁国既不能跟王世充联手,又不能重新归降隋朝,更不可能投靠唐朝,可谓是彻底把每一条出路都给走死了。

    萧铣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只能每日继续活在醉生梦死中,借酒水来麻痹自己,让自己那颗烦躁的心获得了暂时解脱。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