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扫盲(2 / 4)

加入书签

习,这是好事!

你们好几年了就认识那几个字,瞎嘚瑟什么!

真以为自己个个是顺子那水平了?”

(杨顺子,因为缺医少药,自小成了瘫子。

但由于在前几年村里扫盲课上学习能力出众多次拔得头筹,经过林安芝多次表扬后,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正常行走。

训完村民,杨国安拍了拍秦建国肩膀,“秦同志,你们就按你们的节奏教,别听他们胡咧咧……

他们就是嘴上说的好,你真让他们上来写个什么,一半人写出来的东西都得缺胳膊少腿……还有好些个的,更是早把前几年学的知识忘猪脑子里面去了……”

看秦建国和李文娟几个面色都有些苍白,杨国安以为四个年轻人是今天太累,于是又说了几句后直接让村民们各回了各家。

他就说嘛,一个个都累成那样了,哪还有力气再搞文化工作。

这不,精气神续不上了吧……

哎,年轻人呐,就是太气盛,听不进去劝……

精心准备的第一次“扫盲”

工作草率结束后,秦建国强撑着今天的最后一点精神又去找了大队长杨国安。

他向杨国安详细询问了杨家大队社员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内容,和现在众人的知识水平。

之后,所获信息被同步给了李文娟三人。

当晚,四人也再次集体失眠。

当前年代扫盲工作官方标准。

对象范围?:以14-5o岁青壮年为主,重点覆盖农民群体?。

具体要求:农民需掌握?15oo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通俗书报、写简单便条和记账?,并会基础珠算。

城镇居民为15oo-2ooo字?,工人、干部标准为2ooo字。

质量要求:复盲率需低于5。

花国自五二年开始大力开展扫盲工作,但受限于师资力量短缺,农民生产任务重,偏远山区交通闭塞,民族语言障碍等多方面现实问题,一直截止到最近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文盲率仍5o,表明多数地区都未能达成官方标准。

其中,重点覆盖的农民群体,实际达标率仅为3o-4o??,部分偏远村庄甚至不足2o?。

部分地方为应付验收还存在“突击扫盲”

现象,实际识字能力更是存疑?。

这些关于花国扫盲工作的基本资料数据,还有现实情况,是秦建国在下乡前通过家里关系特意了解过的。

秦建国认为自己这些知识青年奔赴农村锻炼,最大的一项任务就是给老乡们传播知识,把文化科学的种子,在这片黄土地里扎下根。

而“扫盲”

就是这个伟大目标的最重要,也是最要的一步。

但现在,秦建国从杨国安口中得知,早在五年前,杨家大队就已经有过八成的社员拿到了县政府颁的《扫盲毕业证书》。

不是14到5o岁青壮年为主的八成,是全村所有男女老少的八成。

现在,虽然村里之前的扫盲学习班停了,但村里每天会定时播放收音机广播让村里人学习上面传达的政策精神。

杨国安从公社拿回来的报纸,开社员大会时,大家也会相互传看。

村里到了上学年纪的孩子,无论男女,更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送进了学校。

目前的杨家大队,不算那些路还不会走的娃娃,可以说,就算是队里文化程度最低那两成社员,随便拉一个出来,也是能轻松认识个百常用字的水平。

这过于优秀且夸张的现实情况直接把秦建国四人下乡前对乡村扫盲工作的准备击散了大半。

翌日。

胡思乱想了一整夜的四人组还是在鸡叫声后就爬了起来。

杨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