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嬷嬷”逆袭30(2 / 4)
满这才把主意打到鸭绒鹅绒上头来,并且她已经开始私下命人在各地收鸭绒鹅绒,既能改善百姓生活,给百姓添一份收入,这样今年有大批量棉花和鸭绒鹅绒流入市场,也能平衡住冬日的棉花价格。
小满不做亏本的买卖,她囤积的棉花,鸭绒,鹅绒,只是用来平衡市场的作用。
正巧这个时候四福晋让人给她送了几块地毯,羊绒地毯,说是蒙古那边送来的。
地毯自然没有问题,四福晋也不敢做什么手脚,小满打算留着冬天放在门口用。
不过看着羊毛地毯,小满又想到了羊毛,这也是保暖的东西,只是味道太大,处理起来不划算,蒙古那边会用羊皮做衣裳,并不受达官贵人的喜爱。
再加上运输困难,京城能看到羊毛地毯,用羊毛制衣倒是没有见到。
羊皮卷倒是能找到一些。
然后小满又派人去蒙古,开始大肆收购羊毛,天热,羊毛带回来处理味道会更大,小满干脆让人在当地把羊毛处理好了送回来,但是带动了蒙古的“就业”问题。
毕竟小满要的实在多。
羊毛在蒙古只做了简单的清洗,煮沸,暴晒,剩下的漂洗和进一步消毒除味工作涉及到技术问题,到京城再做,小满这回打算找信得过的人处理,漂洗剂除味剂是小满特意配置的,这东西她亲自做的,不经过外人的手。
羊毛做衣裳,羊毛衫和羊毛线衣肯定是最佳选择,即便她立马改良纺织机,赶在今年冬天前,也不一定能来得及,这些羊毛,小满有三个打算。
大头用来当棉花的替代表,羊毛不易蓬松,这不要紧,给棉花被里多添两成羊毛,总会更加暖和一些。
剩下的羊毛小满打算用传统的纺织工艺做成羊毛粗线和羊毛布。
这些事情最好要赶在降温前做完,要是天气冷下来,暴晒这个步骤会更加费时,要是运气不好,赶上阴雨天,可能还需要烘干,成本就增加了。
小满这边忙忙碌碌,胤禛那边也没闲着。
按照小满说的,安排的“替身”替他走小路,他自己跟着小满的商队一起走官道,小路的替身自然一路坎坷,胤禛倒是还算请安抵达了开封府,没错,是开封府。
胤禛也知道开封府的赈灾粮被劫的不同寻常,他来开封,一来是为了查明这笔烂账。
经此一事,太子处境越发不好,康熙也明白,太子这下是真的废了。
不过康熙还是想再给他一个机会,郑县传来洪涝的消息,当地官员不做人事,衙门里的存粮早就挥霍一空,只留下一个没问题的账本。
洪涝突然,郑县衙门拿不出粮食,知县已被关押,府城送去的救济粮在途中被劫,此事透露着非比寻常,若是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爆发更大的问题。
郑县地处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这段来自百度)。
是个宜居之地,人口密集,洪涝一事,兹事体大,确实该慎重。
康熙打算派太子亲自过去处理,这事他若是能够处理得好,那么他的名声就还有救。
只可惜,太子没能理解康熙的一番苦心,康熙在朝堂上就差指名道姓让太子亲自过去,可太子不为所动,最后还是胤禛站出来说要去。
此时,已经是八月,小满刚做完双月子,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比没生孩子之前更加有风韵了。
四福晋盯着小满凹凸有致旗服都遮盖不住的好身材,心里有些羡慕,她生完弘晖身上就留下了不少痕迹。
痕迹并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