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巴拉顿湖(3 / 11)

加入书签

    不过侯赛因仍然不打算动手,新一批的补给很快就能到。

    包括三十六门重炮、二百辆蒸汽坦克,以及不少于两万重骑兵。

    对侯赛因来说,这批补对未来与敌军的决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能多出一百辆,甚至五十辆坦克,就能让战局向己方倾斜……

    所有蒸汽坦克都不是奥斯曼生产的,全都是进口货,而且大部分还是二手货。

    即使这样,苏丹易卜拉欣一世也愿意全部吃下,因为是易货贸易,完全不用花一枚银币。

    明帝国愿意以每桶五银币的到岸价,每年从奥斯曼帝国采购不少于一百万桶成品油。

    科威特油田的埋藏深度非常潜,很多还是自喷井,开采难度几乎为零。

    易卜拉欣一世此前从未想过这种黑色液体能够为自己赚钱,埋在地下几乎一钱不值。

    但在明帝国帮助自己开采并炼化之后,石油也成品油就等于是一桶桶银币了。

    不但可以向法国、荷兰、瑞典、威尼斯、罗马等国成船的出口,还能从明帝国手里换取海量的各种新奇商品。

    石油对易卜拉欣一世来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帝国的价值堪比以自己名字命令的运河。

    昊菁皇帝愿意从奥斯曼进口成品油,原因很简单,从陕茜油田的进货,然后炼化之后,其成本已经攀升到了将近十银币每桶。

    为了保护油田的就业,朝廷才不得已每年采购二十万桶,否则还不如全额从奥斯曼进口成品油。

    现在奥斯曼出产的成品油几乎成为了其最具优势的拳头产品,不但品质好,而且价格低,在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缺点也不是没有,就是由于价格低,所以比丝绸、瓷器、茶叶以及新奇商品的纯利润要低得多。

    但由于是可以工业化生产的大宗商品,完全能够实现量大管饱,每个批次从科威特港口启航的船队都是以数十艘来计算的。

    用成品油换取豪奢商品,自然是易卜拉欣一世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宫殿里到处都是明帝国的商品,甚至包括电话、冰箱、坐便器……

    但在享乐之余,易卜拉欣一世也没忘了采购能够保卫帝国和自己的武器装备。

    每年至少从明帝国进口二十门重炮、五百辆蒸汽坦克、一万支左轮步枪等先进武器。

    尤其是奥斯曼驻大明大使听说明军开始大规模淘汰初代蒸汽坦克之后,便立刻活动起来。

    通过与昊菁皇帝以及军机大臣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