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七一章 决裂的董袁执政(2 / 3)

加入书签

提拔为官,任鲁国相。

    窦武之孙窦辅,被桂阳郡举为孝廉。

    斐潜发现在这一则的信息中,非常耐人寻味的少掉了一个人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原本是士族的领袖……

    而王允改拜的尚书令——原本司徒是掌管天下民政教化之职,现在任职守尚书令,而天下官职皆出于尚书台的文书……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的尚书令是马日磾,而这个马日磾则是在灵帝时就已经任职的老臣了……

    接下来的时间,又发生的一些人事上的变动,就更加证明了斐潜的猜测。

    荀家的荀爽,直接从平民擢平原相,未等其上任,又改拜光禄勋。视事三日,又进拜司空。荀爽是颍川士族的泰斗,也可以说是在野士族的领袖,从征召之后算起,只用了短短的九十五天的时间,就从一介平头,直接升任至三公……

    在颍川被征召的不仅有荀家,还有陈家和韩家。

    陈家陈纪,为颍川名士陈寔之子,也是从平民直接拜授五官中郎将,后又拜为侍中。

    韩家韩融也是颍川名士,辈分与荀爽、陈寔齐平,但是在名望次于前二者,被拜为大鸿胪。

    看这个目前的情况,李儒明显通过征召荀爽,达成了一定的效果,扶起了颍川派系的士族来跟朝堂之上的老牌士族对抗,甚至还拉拢了王允……

    这个手段真是……

    同样,斐潜也看到了一个让他非常不安的名字——

    蔡邕迁侍御史,再拜治书御史,进授尚书……

    斐潜皱起眉头,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个该死的李儒,你去搞颍川士族就好了,干什么还要扯上我蔡邕师傅啊!

    接下来还有一些地方官员的任命,虽然不知道朝堂中究竟具体的情况如何,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形判断,相信这个地方官员的任命可能不是出之董卓、李儒的意思了……

    由周毖、伍琼等人举荐:

    韩馥任职冀州刺史,升冀州牧。

    灵帝时期的老人,朱儁出任河南尹。

    刘岱从侍中拜为兖州刺史。

    袁绍被授予渤海太守,并封邟乡侯。

    鲍信任济北相。

    王匡拜河内郡太守

    ……

    显然老牌朝堂士族袁家也不是吃素的,表面上是步步退缩,让出了原本控制在自己手下的尚书台,也不和董卓、李儒在中央朝堂的职位上争执,而是借着董卓、李儒在抢夺中央职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