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千年的璀璨血光 第3684章雨锁河洛匠补天, 烟迷嵩山壑藏兵(2 / 7)

加入书签

;当然,油纸包是基础配置,但是油纸包在运输和存储的时候也不具备完全密封性,容易破损。

    旋即,就有了对于火药饼表面包裹,或者叫做『涂层』的研究。

    斐潜所知,黄氏工匠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物质进行防水包裹。第一就是油蜡等动物类的油脂。从牛油到猪油,从蜂蜡到石蜡,通过涂抹,浸泡等方式,在火药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

    然后又试验了植物类的油脂,包括生漆,松脂,桃胶等,溶解后包裹火药。

    这些都在实验阶段。

    第三种是石灰,炭末,麦麸等作为疏水层包裹……

    这些防水办法,都需要反复的试验,找到不影响燃速、燃烧效率且防水效果好的涂层配方和厚度。

    生漆效果可能最好但成本高,油脂和蜡更易得但可能影响性能。

    都要一点点实验,一点点的记录。

    斐潜手头上就有了很多这些一系列黄氏工匠对于防水材料的开发和研究的实验报告。

    也要他进行筛选和判断。

    少走弯路。

    比如为了减少火药的吸湿性成分的研究。

    工匠尝试减少配方中容易吸湿的成分,如某些硝石杂质、木炭种类等,但受限于提纯技术,发现爆破效能不理想,然后又试图在火药之中添加疏水剂的方法,在火药混合时直接加入少量研磨极细的蜡末、或特定疏水性植物粉末,但效果存疑……

    斐潜甚至收到了一些工匠对于防水材料的设想性的报告,比如有人建议可以使用处理过的动物肠衣或膀胱,作为天然防水袋……

    好吧,灌肉肠还没有大量普及,灌火药先行了是吧?

    除了在火药上的防水研究之外,对于火炮本体,尤其是点火系统的防水,也是在研究和改进。

    最先设计出来的,就是炮口塞子。

    木质,包上皮,然后打上金属把手。在非射击状态和装填间隙盖住炮口,防止雨水直接灌入,射击时快速取下。

    但是对于点火的火绳问题,还是最大的难点。

    原始的导火索或火绳在雨中或是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熄灭。然后有人提出可以在火炮的火门,也就是点火孔上方设计一个可开合的小型金属防护罩。点火时用手或工具快速打开,点着后立刻盖上,保护火苗和火门区域不被雨水直接浇淋。

    这玩意依旧容易进水,然后又有工匠建议,将防护罩的形状设计成小亭子状或倾斜的挡板,减少进水可能性。

    后来有工匠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