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3章卒袭将(3 / 4)
懿已从荆州抽调了两万精锐,并向鲜卑部落借来了五千铁骑,正火速赶往濡须口增援。与此同时,长安方向的兵力也有所减少,显然魏国正在集中力量应对东吴的威胁。
“丞相,”姜维再次站了出来,“魏军主力南下,陈仓道的防御必然空虚。此时若我们发起突袭,或许能够一举突破防线。”诸葛亮轻轻抚须,沉思片刻后点头:“姜将军所言有理。不过,司马懿老谋深算,他定不会轻易露出破绽。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经过一番权衡,诸葛亮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他命令姜维率领一支轻装部队,沿小径绕至陈仓道侧翼,寻找机会骚扰魏军补给线;另一方面,则由赵云带领一支部队正面佯攻,吸引魏军注意力,为姜维创造战机。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姜维率军悄然出发,他们趁着夜色掩护,迅速穿越崎岖的山路。然而,当他们抵达预定目标时,却发现那里早已布满了魏军的岗哨。“果然不出丞相所料,司马懿早有防备。”姜维心中暗自感叹,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果断下令分散行动,以游击战术逐一击破敌军据点。
就在姜维与魏军周旋之际,赵云也在正面战场展开猛攻。他亲自披挂上阵,手持龙胆枪,如一道银光般冲入敌阵。魏军副将郭淮见状,急忙指挥军队迎战。双方你来我往,厮杀得难分难解。虽然蜀军未能突破防线,但成功牵制住了大量魏军兵力。
与此同时,濡须口的局势却更加紧张。陆逊得知魏军增援的消息后,立即调整部署。他命令水军分成数路出击,分别袭击魏国沿江的粮草囤积点和战略要塞。夏侯霸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势,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尽管他拼尽全力组织防御,但终究寡不敌众,被迫撤退至附近的高地坚守。
司马懿亲临濡须口前线,看到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禁长叹一声:“陆逊确实是个劲敌。”随即,他重新制定了反击计划。他命部分精锐留守阵地,同时派遣一支部队绕道而行,意图切断东吴水军的退路。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了司马懿耳中??鲜卑部落因内部矛盾突然反悔,拒绝继续支援魏国。这一变故让司马懿大感棘手,但他很快恢复镇定,冷静地分析形势:“看来,我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了。”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司马懿决定冒险一搏。他秘密联络了当地的一些豪强势力,承诺给予丰厚的利益回报,换取他们的支持。这些豪强虽非正规军,但人数众多,且熟悉地形,一旦加入战斗,必将对东吴水军构成巨大威胁。
另一边,诸葛亮收到了鲜卑部落反悔的消息,顿时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打破僵局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召集众将,宣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魏军如今腹背受敌,正是我们发动总攻的时候!”
按照计划,蜀军主力将分为三路推进:一路由马岱率领,直取陈仓道;一路由张苞统领,迂回包抄魏军侧翼;最后一路则由诸葛亮亲自督战,作为机动部队随时策应。
战斗在黎明时分正式打响。马岱率先发动进攻,他利用夜间的黑暗作为掩护,率领部队悄悄接近魏军营地。随着一声号令,蜀军如同潮水般涌向敌阵。郭淮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最终不得不放弃阵地,狼狈逃窜。
与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