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1章过河卒(1 / 4)
残阳落下,将丹水染作赤练。
廖化站在丹水边上,远远眺望着下方远处的鹰嘴湾山头。
山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起有落,而鹰嘴湾这里,刚好就是一个落下去的山谷,然后再向上到鹰嘴湾的山头上……
...
街亭之战的惨败让蜀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诸葛亮深知,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蜀汉很可能在这场三国博弈中被彻底淘汰。他迅速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采取内外兼修的战略。
在内部管理上,诸葛亮首先着手整顿军纪,严惩了街亭之败中的相关责任人,以儆效尤。同时,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精简军队、提高士兵待遇、加强训练等,力求打造一支更加高效的作战力量。他还特别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将领,以弥补老一辈将领逐渐凋零带来的损失。姜维因其在西北边境的表现而被委以重任,成为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对象。
对外方面,诸葛亮意识到单凭蜀汉自身的力量难以抗衡魏国,必须重新巩固与东吴的联盟关系。他派遣邓芝为使者前往东吴,向孙权表达继续合作的意愿,并提出共同制定新的战略计划,以应对魏国可能发动的新一轮进攻。邓芝此行不仅成功说服了孙权,还带回了东吴愿意提供一定数量粮草支援的好消息,这无疑为蜀汉缓解了燃眉之急。
司马懿在荆州和长安两地的胜利使他声望大增,但连番征战也让魏国国内出现了不少问题。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趁机蠢蠢欲动,多次骚扰边境地区。为了稳定后方,司马懿不得不暂时将主要精力转向北方防御。他亲自率领部分精锐部队北上,与鲜卑等部落展开交涉,试图通过武力威慑和利益诱惑相结合的方式安抚这些不安定因素。这一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使得魏国在南方的力量有所削弱。
陆逊作为东吴的核心谋士,在建业保卫战之后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单纯依靠军事手段难以长久抵御魏国的压力,因此开始探索其他途径来增强东吴的实力。他建议孙权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和商业,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外,他还主张加强对长江沿岸要塞的建设,构建一道坚固的防线,确保东吴腹地的安全。
随着春季的到来,三国之间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诸葛亮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准备下一次北伐行动。他吸取了街亭之战的经验教训,特别注重后勤保障工作,命令赵云负责组建一支专门负责运输和保护粮草的队伍。同时,他还秘密派遣间谍潜入魏国境内,收集情报,寻找魏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
司马懿在北方事务处理得当后,迅速返回荆州,继续推进他的战略布局。他发现蜀汉最近的动静异常频繁,判断对方很可能正在策划新的攻势。于是,他下令进一步加强荆州至长安一线的防御工事,并派遣探子密切监视蜀汉动向。他还特意安排了一场针对蜀汉心理战的行动,散布虚假信息,声称魏国即将对蜀汉发起全面攻击,意图扰乱诸葛亮的决策节奏。
东吴方面,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加大了对长江水道的控制力度。他命令建造更多的战船,并训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