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章 没赶尽杀绝(1 / 2)

加入书签

以前眼巴巴看着那些烂尾楼干瞪眼,现在?直接抄底!

两栋烂尾楼,一转手,贷款重组,装修翻新,开盘秒光。

一栋赚三四个亿,轻松得跟捡钱一样。

别人不敢碰?怕的是背后有黑账。

可庄岩身后,是佟洪仁、胡晓华这些警界大佬撑着腰。

更别说那一百多个卧底,早就在警局、海关、司法、飞虎队里扎根了。

你想查?查到一半现,自己上司就是自己人。

电影这块,更离谱。

《晚清》双部曲,被好来坞当成宝贝,拿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接着《七剑》《蜀山》接棒上映。

没人看好《蜀山》,说特效太花哨,打起来跟神仙打架。

结果呢?观众一进影院,全傻了——原来电影还能这么爽?

口碑一炸,票房破纪录。

一个月后,港岛电影院排片表,前十名清一色是大夏出品。

嘉禾两个老板坐不住了,主动打电话求和:“庄总,以后您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庄岩没赶尽杀绝。

不是心软,是懂事儿——八九十年代的嘉禾,未来要出多少神作?全砍了?他一个人对抗好来坞吗?

邵氏?更简单。

庄岩亲自上门,跟邵易夫喝了三顿茶,合同一签,人、片子、院线、甚至那套东方影城的规划书,全归他了。

有这图纸在手,未来的“东方好来坞”

,迟早落地。

几个月后,大夏集团横扫全港。

电影:1o多部片子,部部破两千万票房,前十全是它家。

市:月流水破一个亿,百家和汇康连边都沾不上。

地产:三大烂尾楼翻盘,十亿到手。

电视:佳视、亚视直接干趴无线,收视率飙到八成。

他还是三合会头子,手下一万多人。

洪兴、和联胜这些大社团,早被他安插了亲信,连开个会都得喊他“陈总”

港岛,差不多就是他家后院了。

可庄岩不满足。

他在看内地。

《舌尖上的龙国》一播,全港疯了。

连海外的华人,隔着大洋都想回老家吃碗粉。

庄岩顺手搞了个“大夏旅游”

门票?一百块人民币。

港岛人觉得便宜得像白送,外国人乐得掏钱——这年头,能出远门的,谁在乎这点钱?

可对内地老百姓?这简直是天价。

八十年代,一个月工资也就一百来块。

一天十五万人进出,庄岩连眼皮都没抬。

他一个月进账几个亿,哪看得上这小钱?

可这一招,点醒了李人和鲍船王。

“这路子,能财!”

两人立马冲进内地。

可惜,早有人踩了点。

李人想盖楼?得跟着庄岩拿地。

鲍船王想建码头?得听庄岩安排。

庄岩笑了:人越多,地越热,火才烧得旺。

他自己呢?直接砸了二十个亿在内地。

李人、鲍船王各投十亿,三人一起分蛋糕。

经济活了,老百姓口袋鼓了,就得有电视看。

彩电市场?日企刚探个头,连根毛都没站稳。

庄岩一句话,内地建了三座大型工厂,五千多个岗位立马安排上。

地方政府跪着接,市长亲题“感恩大夏”

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人们三班倒,汗珠子砸在地上都是响的。

在港岛时,力新电子一天能产三十台彩电,那叫起步。

现在?

一天五百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