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老婆跟助养的贫困生走,我提离婚她又后悔(3 / 5)
说,“数据庞杂,涉及的部门又多,光是协调数据,就能跑断腿。”
“確实压力很大。”刘清明点头,“我还在摸索阶段。”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儘管开口。”丁奇说,“別的方面不敢说,跟计委那帮人扯皮,我还是有点经验的。”
这就算是正式接纳他进入圈子的信號了。
刘清明心里感激。
“谢谢丁处。”
“別叫丁处了,生分。”丁奇摆摆手,“跟明华一样,叫我老丁,或者丁哥都行。”
一顿饭的工夫,称呼从“丁处长”变成了“丁哥”。
这顿饭,吃得值。
接下来的日子,刘清明的工作顺利了很多。
有了丁奇这个“司里通”的指点,很多之前觉得棘手的流程性问题,都迎刃而解。
两人虽然负责的课题不同,但很多宏观思路是相通的。
尤其是在华夏加入wto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在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
一系列適应新形势的改革措施,正在酝酿出台。
体改办作为核心参谋机构,这段时间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都在连轴转。
刘清明更是如此。
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將自己脑海中那些来自未来的经验,巧妙地融入到报告和分析中去。
这些经验,是华夏未来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宝贵財富。
隨便拿出来一点,都能让这些顶尖的智囊们感到惊嘆。
比如,在分析能源结构时,他不仅指出了高耗能產业占比过大的问题,还前瞻性地提出了发展清洁能源、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初步构想。
这些观点,在当时看来,无异於天方夜谭。
但刘清明能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导出其必然性。
丁奇在一次小组討论会上,听完刘清明的发言,沉默了很久。
会后,他把刘清明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清明,你报告里关於碳交易市场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丁哥,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刘清明说,“我们国家经济要发展,能源消耗必然持续增长。但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国际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未雨绸繆,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丁奇盯著他看了很久。
“你这个思路,很大胆,也很有远见。”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我们之前做的一个內部研究,关於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环保的,跟你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没有你这么系统,这么深入。”
丁奇把文件递给刘清明。
“你看看,有什么想法,我们再聊。”
刘清明接过文件。
他知道,自己这块敲门砖,算是彻底砸开了。
他正在一步步,从一个新人,变成这个核心智囊团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他相信,只要给他时间,他的声音,一定能传递到更高的地方。
……
工作再忙,生活也要继续。
这天下午,刘清明接到了苏清璇的电话。
“清明,这个周六有空吗”
“怎么了”
“我要去趟苏家,见见爷爷。”
刘清明拿著电话的手,停顿了一下。
该来的,总会来。
苏家老爷子。
一个曾经在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