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於锦绣的成长、汪明远的遗憾(3 / 4)

加入书签

有的尊重。

这份尊重,不是给何群个人的,而是给他所处的位置,是给组织的。

何群这种干部,是目前大多数干部的缩影。

平庸,保守,热衷於官场上的各种潜规则,唯上不唯实。

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得很重,对经营自己的小圈子有著近乎偏执的执念。

所以他才会在去年的“五月事件”中,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想要打压刘清明这个不听话的“刺头”。

对於这样的人,刘清明一向的原则是,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井水不犯河水。

只要对方不主动挑事,他也不会去计较。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根本计较不过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產生忌惮,不敢来招惹自己,双方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就像现在的何群和汪明远。

汪明远在“五月事件”中处理得当,获得了上级的肯定。

而何群,则是在那件事上大大失分,他应该已经清楚自己未来的结局。

如果他现在再不识时务,恐怕连平安落地都可能成为一种奢望。

汪明远对此也没有赶尽杀绝,反而是在公开场合,给予了何群应有的尊重。

这恰恰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常委会例会开始。

市长汪明远当仁不让地主持了会议。

在例行学习了省委最新的文件和指示精神之后,汪明远不出意料地提到了刘清明。

“同志们,我们清南市的刘清明同志,光荣地获得了『全国十杰青年』这个荣誉称號。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整个清南市的光荣!”汪明远说,“我提议,我们全体干部,都应该向刘清明同志学习,学习他那种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危难面前豁得出去的精神!”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刘清明站起身,向在座的委员们鞠了一躬,接受了这份荣誉。

他心里觉得有些荒唐。

去年的这个时候,差不多也是在这间屋子里,他接受的是同样一批人的口诛笔伐。

如今,还是这批人,却对自己报以热情的笑容和掌声。

仿佛过去的一切从未发生,仿佛大家一直都是亲密无间的好同志。

这就是政治。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人事任免表决。

这些议题都是在会前经过充分沟通的,因此毫无悬念地全票通过。

再然后,是一系列的决议案,有关於工商业项目立项的,有关於城市土地规划的,还有关於下一季度財政预算的。

刘清明对这些议题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作为排名最末的常委,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跟著大多数人一起举手。

在这次常委会上,他见识到了汪明远的强势。

如果不清楚內情的人在这里,恐怕会以为他才是清南市的一把手。

刘清明心里有数,等到年底的党代会开过,何群就会挪位子。

汪明远將正式出任林城市委常委、清南市委书记,迈入副厅级干部的行列。

例会结束,汪明远叫住了刘清明。

“清明,晚上有空吗去我那儿坐坐,我们哥俩喝两杯。”

“好啊。”刘清明欣然应允。

汪明远的小家,依然在他那套单位宿舍里。

刘清明对这里很熟悉,只不过现在,屋子里有了女主人。

推开门,一股浓浓的奶味扑面而来。

林雪正抱著一个襁褓里的婴儿,在客厅里轻轻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