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出了乱子咱们担不起(1 / 3)

加入书签

大夏与大周的边境交界处,一群人们正穿梭在山间的小路上。

商人们眉开眼笑,边走边议论纷纷。

其中一个多次去过大周贩卖商品的小贩,

肩上搭着粗布褡裳,脚下步子轻快,

忍不住拍着身边人的胳膊感慨:

“哎,这没有战争的日子啊,就是好!

你瞧这山路虽陡,走得却踏实。

这些年兵荒马乱的,哪敢往边境跑?

如今可好了,能安安稳稳去大周那边贩些东西,

赚点银钱养家糊口,日子才有盼头嘛!”

而他身旁一个年轻些的小贩,背着半篓鼓鼓囊囊的竹筐,

筐沿还露着几匹靛蓝、赭石色的粗布,

手里紧紧攥着搭在筐上的麻绳,

满脸担忧地低头瞅着筐里的货,眉头拧成个疙瘩:

“大哥,我这心里还是没底。

你说我这几匹家织的土布,还有娘做的几十双布鞋,

也不知道到了大周那边到底好不好卖?

听说那边气候比咱们这边暖,百姓穿的布料也薄,

我这粗布会不会没人要啊?”

队伍前头一个背着药箱、腰间挂着算盘的老商贩听见了,

回头冲年轻小贩摆了摆手,一脸淡定地笑道:

“后生你就放心吧!

现在停战了,

两边百姓往来勤了,啥都缺着呢。

我前阵子去大周的镇上,带的草药、针线、

还有些腌好的腊肉,摆出来没半天就被抢着买光了。

别说你这实用的土布布鞋了,现在大周那边的同胞,

他们的日子过得富裕,日常需要用的东西最抢手,

保管你能卖个好价钱!”

老商贩话音刚落,众人这才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商人们的笑声还没散,身后蜿蜒的山路上,

更多拖家带口的百姓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

老的牵着幼童,年轻的背着行囊,

妇女们怀里揣着缝补到一半的衣物,

男人们肩上扛着沉甸甸的木盆铁锅,

锅沿还沾着没洗干净的米糠,

连最金贵的陶罐都裹上厚布捆在竹篓里,

生怕路上磕碎了。

人群里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随着山风飘过来,

一个鬓角斑白的老汉拄着磨得亮的木杖,

望着前头模糊的边境线,忍不住叹气:

“唉,也不知道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

都说大周朝廷可以收留咱们这些流民,

还可以分荒地,让咱们开荒种田,可这兵荒马乱刚停,

到底有没有这么好的事呀?别是哄着咱们去当苦力吧?”

他身边的老婆子紧紧攥着小孙子的手,

眼神里满是不安:“老头子,

可在大夏这边是真没法过了呀,

地里那点的庄稼,地主租子越催越紧,

还时不时得应付那些山贼恶匪,

留在这里也是饿死,不如赌一把。”

这话刚落,旁边一个背着铺盖卷的壮实汉子接了话,

嗓门亮得很:“大叔大婶你们放心!

这事千真万确!

前几天我们村的瘦猴子,

就从那边回来报信了,说他先去探了路,

大周的官府真给搭茅草房——而且不是那种漏风的破棚子,

是用黄泥糊了墙、能挡雨的正经屋子!”

他拍着胸脯,说得真切:

“分的荒地也现成,就在河边,浇水方便得很。

官府还说了,只要是拖家带口去的,

每户先给一斗谷种、两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