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9章 重要且简短的会议(3 / 5)
说了句公不公平!”
一名工人捶打着桌面:“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连病都不敢生,你们跟我说要‘保持积极心态’?”
还有孩子的哭泣:“爸爸,你别走……你说过要陪我长大……”
这些声音如同利刃,刺穿了伪装成关怀的谎言。
与此同时,周野已接入中枢神经接口,成为这场反击的情感锚点。他的脑电图剧烈波动,汗水浸透衣衫,但他咬牙坚持。他知道,这一刻,他不只是技术节点,更是千万沉默者的喉舌。
十五分钟后,信号源中断。
那所学校连夜关闭,负责人连夜出境,但在边境被拦截。搜查发现,其携带的硬盘中存有大量“情绪驯化课程设计文档”,目标人群精准锁定为“高敏感度、易共情型儿童”,旨在培养“未来社会的温和服从者”。
新闻曝光后,舆论哗然。
但林念没有停下。她召开内部会议,提出一项前所未有的行动:“我们要把‘Born计划’升级为‘回声公民工程’??不再局限于幸存者救助,而是建立一个由曾经被剥夺声音的人组成的监督网络,直接介入政策制定、教育改革与司法听证。”
“你想让他们当‘道德裁判’?”有人质疑。
“不。”林念平静地说,“我只是想让决策桌上,多几个真正懂痛的人。”
计划推进迅速。三个月内,首批二十一名“回声公民”进入地方社会治理试点项目。他们中有人参与修订校园欺凌处理条例,有人在法院旁听家暴案件并提交情感影响评估报告,还有人在城市规划会议上质问:“你们建这么多商业广场,有没有考虑过老人和孩子的安静空间?”
他们的发言未必专业,但每一句都带着生命的重量。
而小禾,也在悄然变化。
她开始每天来倾听中心,不再说话,但会画画。她的画里总是出现两个人影,一大一小,牵着手走在星空下。屋顶有洞的房子慢慢变成了有灯的小屋,门前多了朵花。
某天傍晚,林念坐在她旁边,轻声说:“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也很怕说话。因为我妈不在了,我觉得没人会真正在意我说什么。”
小禾抬起头,第一次直视她的眼睛。
“后来我发现,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哪怕不说,光是坐着,也是一种回应。”林念握住她的手,“你现在不需要说话,但我一直在听。”
那天晚上,小七八点独自来到中心,站在录音室门前犹豫许久,终于推门进去。她对着麦克风坐了很久,最后轻轻说了一句:“妈妈,今天……有人抱我了。”
录音自动上传至“回声墙”数据库,编号:E-207931。系统标记为“首次主动表达”,并触发一条推送:“这个世界,又有一个声音,选择了相信。”
林念收到提示时,正翻阅一份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