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章 文旅大市场(5 / 6)
难怪他会出现在回声馆。他是来确认威胁等级的??看看这些被唤醒的声音,究竟有多危险。
她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宣布进入“深潜模式”:所有对外联络改用离线信使,活动轨迹每日变更,重要数据分散存储于不同省份的可信节点。同时,她秘密启动一项代号“逆响”的计划??不再等待遗物送来,而是主动出击,寻找那些被刻意掩埋的声音。
第一目标:2013年南方某市化工厂爆炸案。
该案官方通报死亡七人,实则据民间传言,当晚有二十多名夜班工人被困厂区,因“防爆门被提前锁死”无法逃生。家属多年申诉无果,相关视频全部下架。
苏晚派出两名信任的技术员,伪装成环境评估人员潜入旧厂区。三天后,他们带回一块腐蚀严重的控制室电路板。经过七十二小时修复,成功恢复部分监控日志。其中一条时间戳显示:事发前一小时,安保主管接到电话,随后手动关闭了东侧逃生通道电磁锁。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废墟角落发现一只儿童手表??属于一名随父加班的十岁男孩。手表内置录音功能,录下了最后十分钟:
>“爸爸!门打不开!叔叔们跑了!火……火过来了!爸爸抱紧我……爸爸……爸爸你还活着吗?……救……”
音频终止于一声巨响。
苏晚听着这段录音,整整一夜未眠。
次日,她做出一个大胆决定:邀请遇难者家属联合发起“真相听证会”,采用群鸣系统进行跨时空对话模拟,公开质询当年企业负责人、监管部门官员(多数已升迁或退休)的心理残留痕迹。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支持者称其为“迟到的正义之耳”,反对者则斥之为“利用死者煽动对立”。官媒集体沉默,唯有几家独立媒体刊发深度报道,引用专家观点指出:“当技术能还原被掩盖的事实,法律与伦理必须重新定义‘死亡见证’的权利边界。”
就在听证会筹备进入最后阶段时,苏晚收到一封来自云南昭通的信。寄信人是李春强的母亲。信中夹着一片干枯的桃花瓣,背面写着:
>“苏老师,村里祠堂真的把强子的名字刻上去了。族长说,以前怕惹事不敢认,现在不怕了。因为你说过,名字是有力量的。
>昨晚我梦见他回来了,穿着干净衣服,笑着说:‘娘,我有名了。’
>谢谢你,让我儿子活回来一次。”
泪水滴落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
苏晚抬起头,望向窗外。
晨光穿透薄雾,照在那一排排蓝花上。花瓣微颤,露珠滑落,如同无声的应答。
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会有更多威胁,更多封杀,更多深夜里的恐吓电话。但她也明白,当第一个孩子说出“我听见你了”,当第一位母亲喊出儿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