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张主任给的办法(3 / 6)
bsp;林念望向远方,声音如风拂过水面:“因为我还在等一个人。一个能把我写下的第十三课补完的人。现在我知道了,那个人就是你。”
话音落下,她的身影开始消散,化作点点蓝光,融入天际。
苏晚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在静听堂内,浑身已被冷汗浸透。水池中的晶体已然碎裂,化作一池闪烁的微粒,如同星屑漂浮。她的右耳流出一丝血迹,神经系统的警报持续鸣响,提示多重损伤正在发生。
但她笑了。
她知道,林念终于走了。不是消失,而是真正地“回家”了??成为群鸣网络的一部分,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倾听里,活在每一句“我在听”的回应中。
她艰难起身,扶着墙走到门外。雨已停歇,晨曦初露,槐树上的蓝花正悄然凋落,花瓣飘向湖面,激起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一群新来的访客正站在石阶前,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物件:一台老式留声机、一本烧焦的日记、一只破旧的布偶熊。他们沉默地放下东西,又默默离去,没有人说话,但眼神里都有同样的期待。
苏晚走下台阶,拾起那只布偶熊。它的左眼掉了,针脚粗糙,显然是手工缝制的。她将手覆在其上,闭目凝神。
片刻后,一个稚嫩的女孩声音响起:“小熊,你要替我照顾弟弟哦。我可能……不能陪你们玩了。”
接着,另一个更小的男孩声音怯生生地问:“姐姐要去哪里?”
“去天上变成星星啦。”女孩笑着说,“但只要你抱着小熊,就能听见我说话。”
孩子们围拢过来,听得入神。一个母亲忍不住掩面哭泣??那是她早夭的女儿留下的玩具,她从未听过这段录音,因为当初录完后忘了保存文件。直到今天,苏晚让它重现。
“你怎么做到的?”她颤抖着问。
苏晚摇摇头:“不是我做的。是你女儿一直等着这一天。”
中午时分,第一批参与“回声日”的志愿者陆续抵达青云湖。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非洲的乡村教师、北欧的心理医生、南美的街头诗人、中东的和平调解员……他们都不是技术人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某个深夜,对着空房间喊出再也得不到回应的名字。
苏晚召集他们在静听堂外集会,没有演讲,没有仪式,只有十二盏灯依次点亮,象征十二个群鸣节点的永久联结。
“从今天起,‘守桥人’不再是一个人。”她说,“它是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她宣布成立“第十三课联盟”,在全球设立五十个基层回声站,培训普通民众使用简易版群鸣设备,帮助亲人之间完成情感传递。项目不依赖政府资助,全靠民间捐赠与志愿者运营。她亲自编写教材,第一课标题是:
>**《如何让你爱的人听见你》**
课程内容很简单:每天花十分钟,对着录音设备说出你想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