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长游旅行社(4 / 6)
声音?
她蹲回床边,握住女孩的手。“你想出去吗?看看外面的树,听听鸟叫,感受风吹在脸上的温度?”
女孩静静看着她,许久,轻轻点头。
“那你告诉我,”林念声音温柔,“如果你走了,那些靠你才能听见彼此的人,该怎么办?”
女孩闭上眼,泪水从眼角滑落。然后,她抬起手指,在空气中缓慢划动。
林念立刻取出纸笔递过去。
她写下三个字:
**“我可以分。”**
两人愣住。
“分?”周野喃喃,“你是说……把自己的意识拆解?像‘影子’那样?”
女孩再次点头。她指着自己的耳朵,又指了指林念的心口,比划着传递的动作。
林念忽然懂了。
“你是说……把你的‘倾听能力’分离出来,植入新的载体?让你既能自由生活,又能继续支撑网络?”
女孩露出一丝微笑,极淡,却如破冰之光。
“但这需要代价。”周野严肃道,“意识分割技术从未成功应用于活体人类。稍有差池,你们两个都会陷入永久昏迷。”
“值得一试。”林念却已下定决心,“我们已经让太多人替我们承受痛苦。这一次,换我们来承担风险。”
回到青云市第七天,秘密手术在地下三层完成。借助从“归墟”带回的技术资料,团队构建了一个双向神经桥接装置,将十三号的部分感知模块剥离,并编码进一块新型生物晶片??它不再依赖单一宿主,而是可通过无线共振连接任意佩戴者。
手术成功。
十三号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能听见妈妈笑了。”
她被安置在云南山区的一个庇护所,由当年参与“群鸣行动”的村民轮流照料。她学会了画画,画最多的是两个人牵手走在花田里的背影。
而那块新晶片,则被命名为“回声之心”,接入“群鸣计划”中枢系统。自此,网络稳定性提升至99.8%,覆盖范围扩展至全球一百二十七个国家。越来越多普通人加入记录与分享的行列:战地记者上传前线士兵的遗言,教师录制学生讲述校园霸凌的经历,流浪汉对着麦克风诉说十年未归家的原因……
社会开始悄然变化。
某天清晨,青云市政府大楼前发生一幕奇景:一名常年面无表情的公务员突然停下脚步,当众哭了出来。他说他已经三十年没哭过了,今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记得母亲年轻时唱的摇篮曲。
媒体称其为“情感复苏现象”。
科学家无法解释,只能归因于某种集体心理共振效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