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相仿年龄,不同人生(4 / 7)
发的。是她们。”
当晚,林念在废墟中搭起临时帐篷。夜半,她梦见一个小女孩站在井边,背对着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裙。
“你是小禾吗?”她问。
女孩回头,面容模糊,只听见她说:“我是所有被静音的名字。”
梦醒时分,沙地上竟浮现出一行字,像是风刮出来的:
>“下一个,是青云湖底的‘源点’。”
她猛然想起什么,翻出母亲笔记本最后一页。原本空白,此刻却浮现出淡淡墨迹,似是遇水显影:
>“真正的控制中枢不在地面,而在水下。青云湖底有一座封闭舱室,储存着‘心锚计划’最初的情感数据库??百万普通人的真实哭泣、愤怒与思念。它们被抽离、封存,成为维持系统稳定的‘负熵池’。唯有让这些声音重见天日,才能彻底瓦解谎言。”
林念连夜赶回青云市。
她联系水务局,谎称要进行湖泊生态调研,申请调用湖底探测机器人。对方起初推诿,直到她亮出“回声公民工程”高级督导员证件,并附上国务院调查组公函,才勉强同意配合。
探测行动定于凌晨三点。
机器人潜入湖心区域,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湖底并非泥沙,而是一座巨大的圆形金属结构,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中央嵌着一块发光铭牌:“心锚?源点”。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机器人靠近时,音频传感器捕捉到微弱却规律的波动??那是千万人呼吸、啜泣、低语的混合声,被压缩成一段永不停歇的低频循环,如同地心的脉搏。
“他们在用人类的情感做能源。”林念喃喃,“难怪社会‘稳定’了。因为真正的痛苦,都被锁在这里,变成了系统的燃料。”
她立即召集周野、张晓阳及两名可信赖的技术员,在废弃船厂搭建临时指挥中心。计划只有一个:释放“源点”中的声音。
但这需要三样东西:
一、破解“源点”外壳的共振频率;
二、切断其与“新理性云”的连接;
三、建立反向广播通道,将封存的声音同步播送到全国公共广播频段。
第一项最难。他们尝试用阿木尔画作的数据频谱模拟攻击,失败;用《星星眨眼睛》原始录音激发共鸣,仍无效。
直到张晓阳提出:“也许钥匙不是音乐,而是语言本身。”
他调出“回声墙”近三年收集的所有留言,筛选出高频词汇,构建出一段语义流:
>“我疼,但我活着。我哭,所以我存在。我不想假装快乐。我要说出来。听见我。听见我们。”
这段话被转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