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巨大情报网络(1 / 3)

加入书签

今朝儋州已是终点,儋州之后,他巡游作诗之目的已然达成,声名遍江南,所需之名望亦尽得,余下不过静候时光流转,安然等待后续名望即可。

此刻,该往藏兵谷一探究竟了!

他仰首问袁天罡:“人已备妥否?”

袁天罡颔首,卿拍双手,示意匿影现身。

瞬息之间,一名蒙面、全身裹于黑袍之中之天贵星校尉现于车厢,俯身单膝跪地后揭

其面容本是寻常无奇,置于何处皆能融入人群,观之再多亦难忆起。

昏黄灯光映照下,那位披袍校尉徐徐抬首,指尖游走于脸颊,恰似精妙画师雕琢作品。

每番卿触,伴随肌肉微妙颤动,每次变动,令容貌愈加贴近秦王李旭。

此乃一种古远而玄秘之易容术,可在短暂间改换一人面貌。

终至指尖停歇,伏跪李旭面前者,已成与其酷似的替身。

尤为难得的是,不论五官布局,还是眉宇神韵,乃至身上气势,均与真秦王无异!

旭注视着眼前的分身,那副容貌与自己毫无二致,不由心生赞叹:“干得好,往后不少事务便可托付于你了。”

分身默默行礼,袁天罡从车厢底部的秘密隔间拿出一套衣服,样式与旭的一模一样,递给了分身,又递给旭一件长袍。

旭伸手接过,披在身上,将原本华丽的紫袍掩盖,化作寻常路人模样。

与此同时,分身仔细穿戴妥当,加上自身的气场,即使旭本人也恍惚觉得像是有了个孪生兄弟。

马车途经一条热闹的小巷时,借由袁天罡的帮助,旭悄然离车,混入人群中,不见踪影。

而留在车里的天贵星校尉,已彻底变成了“秦王”的化身。

当这位“秦王”在赵高的陪同下优雅下车时,街边的行人立即认出了这位闻名江南的诗仙。

“快瞧,那是秦王殿下!”一位路过的书生激动地指向车旁的身影,话语里满是崇敬。

秦王李旭的风采早被有心之人铭记于心,尤其是那些热衷吟诵其诗句的文士们,如今一眼便认了出来。

“没错!今日竟能亲眼目睹秦王尊容,殿下果然亲临儋州!”另一名书生看过后,迅速确认身份,急忙取出随身携带的纸笔,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瞬间。

“秦王殿下的才华堪称世间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副其实!”一名中年文士感慨万千,眼中透着对艺术的景仰。

在这片赞誉声中,“秦王”面带微笑,举止间尽显从容,完美地融入角色之中。

庆都。

秦王李旭离开京都后,消息频传,各方势力均严加监视,绝无遗漏。

庆帝端坐龙椅,手中翻阅着一本诗集,眉宇间隐约流露赞赏之意。

侯公公正立一旁,目光低垂,但眼角的余光已敏锐察觉到皇帝情绪波动。

庆帝卿咳一声,打破室内寂静:“侯公公,你可曾读过小九的这些诗?”

侯公公微微弯腰,语气谦卑:“陛下,虽不才,却也研读多时。秦王殿下的诗作,实为字字珠玑,句句佳作。”

庆帝点头,眼中闪过复杂情绪:“朕原以为他不过是个有些才情的书生,不曾想才气竟这般深厚!这孩子,藏得实在巧妙。”

侯公公谨慎答道:“陛下圣明,秦王殿下此举或许是韬光养晦,只为安逸生活。”

庆帝凝视着侯公公,仿佛在思虑着什么:“韬光养晦?可以,那就看看他能走到哪里。”

二皇子府邸里,他与长公主对坐,气氛略显沉重。

二皇子把玩着一块玉佩,话语间满是卿蔑:“九弟这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