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契丹难民(2 / 3)

加入书签

;  “可唐时太宗设羁縻安置突厥部众,这些人最后可是成了大唐精锐骑兵,这又如何说?”

    “臣以为不可,战事在即,若其中真混入细作扰乱我大宋遗患无穷。”

    “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殿中诸人各有各的看法,薛居正听了半晌后出列道:“官家,臣有话说。”

    “薛相请说!”赵德昭抬手道。

    “我大宋攻打辽国,便是因为其多行不义之事,眼下,辽帝对自己百姓也如此残暴,我大宋岂能效仿?”薛居正说完,转而看向殿中诸人,“大宋驱逐辽国,是为北地百姓,北地百姓,包括我大宋子民,也包括契丹子民...”

    “薛相说得不错,朝廷打下辽国之后,总要治理,眼下接受他们,也不过是早一步行事,还能彰显官家仁德,分化辽国内部,说不定还能有使更多辽人归降。”

    “官家说的是,契丹人擅畜牧、狩猎,他们归降,可补充北方劳力,也可开发边境荒地。”户部大臣点头说道。

    “还能动摇辽军士气,若辽国阻止百姓南逃,便可激化他们内部矛盾,若放任,则加速他们人口流失。”沈义伦越想越觉得这办法不错。

    “华夏一体,理该如此!”赵德昭对薛居正这番话很是满意,在他理念之中,辽国、女真、渤海这些领土都是华夏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些土地上生活着的百姓,也就都是华夏子民。

    面对他们如此困境,自然不能袖手不管。

    “官家的意思,是要接收他们?”礼部官员面上带着焦灼之色,“可万一里头混着细作,扰乱战事的话又该如何处置啊?”

    “是啊,还有这么多人,粮食、医药、安置用地,这些又从哪儿来?若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民怨呐官家!”

    “朕的意思,是要接收,但也要有方法,而不是一股脑儿得放他们入境,”赵德昭看向殿中诸臣,“朕不相信朕有这么多能臣,还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了!”

    皇帝说要接收,这些大臣也只能点头,接下来的几个使臣,政事堂、六部、翰林院、枢密院等部的臣子们便集思广益,还真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来。

    首先,对于入境的契丹人要严格甄别,分层管控。

    “设立归正营,所有难民需经边境关卡登记、分批安置,不得直接涌入中原,在长城各关口设重兵把守,严防契丹人偷入中原,之后,工匠、医师、牧民等优先接收,老弱妇孺另设营区。”

    至于混入其中的细作,武德司诸人全部行动起来,登记时便留心其言行,若有异样者暗中标记,命人追踪探查,若查明确为细作,格杀勿论。

    另外,每二十人设一保长,相互监督举报,重赏揭发者。

    其次,入境的契丹人当然不是张嘴等吃的,他们需要以工代赈,壮丁编入筑城、修路队伍,付工钱或兑粮食,避免闲散生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