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出路(2 / 4)

加入书签

三十家,每年寿出的干茧得有四千八白多担。

    之后,抽丝制成的绸缎,经过印染出售给绸行,再销于附近州府,而后经各商行远上中原,甚至西北。

    年轻人说话时,眉间眼角都带着志得意满的骄傲,看得出来的确为家中生意在江南的地位而自豪不已,只不过语气中的愤懑无奈却也忽略不了。

    如此好的机会,他们濮氏眼睁睁看着不如自己的漳泉商人参与了、抢了先机去。

    等吴越国主点头,再在江浙开办市舶司,说不定黄花菜都凉了。

    那边又爆发出一阵笑声,不知说到了什么,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主座上的郡王殿下拊掌笑得开怀,洛晟也不住点头,下面几个行商更是笑得见牙不见眼。

    姓濮的偏过头去,口中哼出一声不屑。

    “太初,我前日见着王府管家,说王兄后日就可回来,约我们樊楼饮酒,你可得闲?”张咏突然开口朝李沆说道。

    李沆本还听着身边二人抱怨,听张咏开口,顺势开口问道:“王兄?哪个王兄?”

    “还有哪个?益州王昌懿啊,你忘了?”

    李沆转过头去,脑中想着王昌懿又是哪个,刚要开口问,不想旁边年轻人率先朝张咏问道:“王昌懿?是益州做蜀锦那个王家?”

    都是做绸缎生意的,濮氏自然对王家有所耳闻,眼下听到同在一席的张咏提到王家,毫不犹豫便问了过去。

    “是,这位兄台也识得他?”张咏表情惊喜,隔着李沆看向濮氏。

    “王氏蜀锦名闻天下,濮某自然晓得,”濮氏谦虚一笑,“濮某倒想结交一番,只是今日......”

    濮氏朝周围看了看,他来时也打听过,好似益州王家没有派人来,也不知是何缘故。

    “他呀,”张咏嘿嘿一笑,“他早在番禺市舶司建成后,就命人组了商队,听闻已是收到一批海外货物,正赶着回京,不日便会到了,实在遗憾。”

    濮氏闻言,面上也出现可惜之色,心中想着他们后日饮宴,不若找个时机装作偶遇,也好结交?

    王昌懿已是组建出海商队,他们濮氏没有办法办下出海证,可要是搭他王家的船呢?

    不成,王家也是大户,他们经营良多,只怕自己的货物都不够带的,如何还能替自己捎带货物?

    再者说,他们也不熟悉,无亲无故的,刚结识就提这番要求,只怕给人感觉太市侩了些,不妥!

    可若再要拖...唉,也实在拖不下去了啊!

    “王家运气好,官家早早收了巴蜀,让他们成为大宋子民,得以享受大宋这些政策,唉...”濮氏又一声长叹。

    李沆此时已是闭嘴不再言语,他可看出来了,张咏适才那句言语,便是为了同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