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打回的奏本(3 / 4)

加入书签

了罚款,他还有封地的产出。

    安抚使也不是个简单的官职,在大宋,它主要职责包括协掌军务和治安。

    知商州,便是商州知州了。

    在大宋,商州这个地方也是南北重要往来之地,被称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

    赵匡胤将赵光义安排在这么一个地方,的确没有想重罚的意思。

    也不知是赵匡胤觉得这么安排对不起赵德昭,还是因为赵德昭的“懂事”哄高兴了赵匡胤,在下达了对赵光义的处罚后,赵匡胤又开了自己库房,让人拉了一车好东西送到郡王府中。

    赵德昭一边称“惶恐”,一边命人打开府库,毫不犹豫得照单全收。

    而在自己府衙后院忐忑了数月的赵光义,看到大理寺这封公文以及吏部的任职文书后,却是不屑得哼笑一声。

    同开封相比,商州能算什么好地方,就算做了陕西道的安抚使又如何,陕西道的兵将,难道还真能听自己的话不成?

    不过一个虚职,给外人看一出兄弟情深的戏码罢了!

    赵光义捏了捏眉角,他心中却也知道,自己的不满没有任何意义,公文和吏部任职文书下达,他就必须得去!

    当然,要去商州上任,也需要准备的日子,宫里的意思,就给十五日,十五日后便离京前往商州。

    “十五日啊...”赵光义将揉皱了的文书重新展开放在桌上,看着上面的墨字皱紧了眉头,久久没有说话。

    ......

    另一边,李昉收到擢升消息的时候,还着实愣了一下,可当他听闻自己同卢多逊的任务之后,一下子便明白过来,原来自己还是沾卢多逊的光了。

    也不知该高兴多些,还是自嘲多些。

    之后,李昉同卢多逊入宫同官家商议出使之事,赵德昭便没有再参加,他将薛惟吉带去吏部走了一圈,给混了个鸿胪寺录事,安排进了李昉的出使队伍之中。

    其实,宫里的意思刚传出来时,赵德昭重新找过薛居正询问他的意思,毕竟如今有两处地方,一个漳泉、一个吴越,薛惟吉去哪儿都行。

    不过最终,薛居正还是选了漳泉,同薛惟吉说了之后,他倒也没什么意见。

    “江南繁华,许多花样便是我京师也没有,惟吉这孩子没什么定性,就怕他去了吴越看花了眼,别正事不做,尽瞎胡闹去了!”薛居正解释了自己如此选择的缘由。

    赵德昭觉得当父母的,多花些心思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应当,但既然想让孩子历练,自然该放手,也该信任。

    薛居正自己做人做官做事都没有问题,但在教养孩子上,的确没有什么经验和天赋。

    不过既然人家爹这么说了,赵德昭也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