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晋商人(6 / 8)

加入书签

以就凭着这条船向各家当铺做抵押。他这个大胆的想法,不但没有得到当时汉口各家当铺的认同,反而是惹来许多的嘲笑。

    就在走投无路之下,渡过了大江,找到了当时便誉满荆楚的源生当。原本他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想法,可偏巧碰到了也是初生牛犊的章传福章少东,两个同样年轻又有着一腔大志的后生,竟然将这不可思议的买卖做成了,结果也是十分的圆满。接下来几十年风雨之后,不但让燕某人成为了名冠长江的大商家,也成就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说起来,也是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凭着一腔冲劲做出的大胆行径,若是放在老手身上,是决计不会如此的。哪怕是二人如今有了这等光景,再让他们拿出全部身家去搏一回,也是不大可能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常常都是年轻人创业,而中年之后便习惯于守成。人到中年之后,往往便有了暮气,就算日子过的辛苦,也就是逆来顺受,得过且过罢了;若是已经有了稳定的事业,便只会越发的期望不改变稳定的轨道。

    一席酒宴,边吃边聊,让众人是尽兴而归。苏老板等人不但是酒足饭饱,且听闻了许多内幕之事,如何能不满意,有时一个内幕就意味着一条财路。

    有人说做买卖除了要有货物财力之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就是要结识许多场面上的商友,在平日里的交际之中,不经意间就能做成许多的买卖。商人最忌讳的便是闭门造车,闭塞眼睛捉麻雀,把家底赔了个当光也没人同情。

    送走了诸位老板,文定则独自留了下来,与此间的掌柜应酬了几句后,便往厨下走去。这要是在别家的酒楼饭馆,自然是犯了忌讳,可这源生客栈,从筹备到开张,再到营业了这么许久,文定一直是有份参与。

    客栈里面的跑堂、厨子不但是个个认得他,许多更是由他亲自经手招至进来。他们见著文定了,无不恭敬的见礼,尊他一声‘柳朝奉’,哪里还会阻拦于他。文定一路回应着他们的招呼,一直进了厨房。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酒楼里的客人也大多散去。厨房里众人正在收拾一日的残余,以待来日的忙碌。里面除了有几位跑堂的伙计和几名打下手的厨子,以及案头上的学徒之外,再有就是那位体态高大的大厨师。

    别看只是方寸之地的厨房,却是有着相当严格的上下等级。不但有最权威的大师傅,以下接着还有一厨,二厨,分别是做由难到简的菜式,就连案头也要分头道案,二道案。

    一个学徒想做到大厨师这一步,往往都是从最底的打杂做起,等到过了段不短的日子,才能上案板。还不是什么原料都可以切,二道案只能是切些简易的青菜之类,等到刀技确实长进了不少,才可以做头案,处理鱼肉等上等菜色的原料。

    边做边学,又过了好些年,才能当二厨炒些青菜什么的,以此类推再往上升,从一个学徒做到出师真不是一般的难。

    再加上大凡出外谋生之人,都不会将自己的一身本领轻易传授,若是悉数教给了你,他老人家还靠什么来度日呢!这就是俗语说的‘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所以往往学徒们还只能是在旁偷师,遇到紧要的环节,大师傅还会支开身边的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