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战局三(2 / 3)

加入书签

把老骨头,还有您当年的那些支持者了。”

被太尉直接戳穿了自己的心思,魏延吾也不慌乱,只是继续‘装傻充楞’——太尉还能因为自己装傻就上奏给他弟弟,要求治自己的罪吗?相反,如果自己不小心说错了话,反而更容易招来祸患。

至于孔迪亚为何能调动如此规模的部队,太尉还真没说错,魏延吾肯定是能看清内中缘由的。

泰拉大陆恶劣的通信环境,导致的不止是各个‘城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状态,军队也是如此。

迫于这种物理环境,各国的统治者对麾下将官——尤其是那些驻地距离中枢遥远的军队将官,都必须赋予足够高的管理自由度的。

不然呢?以第四集团军为例,从他们在乌萨斯东境的驻地到圣骏堡传个消息,哪怕是度最快的越野车昼夜不停地行进,估计也要三四天才能跑完一个来回传递信息——这还没考虑圣骏堡中央处理信件和给出新指令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难不成乌萨斯皇室还要求孔迪亚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打个报告,做个申请,直到圣骏堡批准才可以大胆去做?这要碰上个敌国入侵之类的大事件,三四天的时间传信,就为了请示‘到底要不要’反击。

等到皇室指令送达的时候,说不定都可以直接给第四集团军收尸了。

联想下乌萨斯的‘好战属性’——对他们而言,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可能比维持社会秩序都要来得重要(迅的应变能力很多时候都可以与战斗力直接划等号)。

所以他们对麾下将官的‘自由赋予’,恐怕会比大炎、维多利亚之类的国家来得还要高一些。

而既然将官拥有足够高的自由度,其麾下士卒大部分时候也都是和自己军队内的上司打交道,‘认识将军却不认识帝王’的案例肯定遍地都是。

大部分士兵几乎一辈子都不会收到第四集团军各级将官以外的指令,故而孔迪亚及其心腹在士卒眼中的权威等级也是无可比拟的。

尤其考虑孔迪亚背后真正的支持者是旧贵族而非皇室,军备物资什么的也多是旧贵族提供。

等于说是他们的吃穿用度和俸禄啥的都和皇帝没啥关系,全是自己的司令提供,那帝王的指令在他们眼中又能有多少权威可言?皇帝和司令之间,他们会如何选择,基本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综上所述,只要孔迪亚想,他甚至可以将第四集团军打造成自己的‘私军’——他与他身后的旧贵族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不然皇室也不会一心想要收回第四集团军的军权了。

以上缘由,但凡是掌过军的,基本都能有所体会。

太尉这个大炎武官的领军人物当然清楚里面的道道。

同理,对于魏延吾这个大炎的‘前太子’,集龙门军政一体的龙门总督,他要是说自己不知道这些门道,那可真的是在侮辱了解他的人的智商了。

所以,太尉才会有之前的疑惑——孔迪亚在第四集团军司令的位置上几乎呆了半辈子,这么多年的经营成果,最终居然只有不到两成的士兵选择和他起事,也着实是有些怪异了···

不过半年的时间而已,乌萨斯那所谓‘调防分割’的策略,效果该有这么好吗?

如果乌萨斯帝皇费奥尔多的手段真有这么优秀,那当年席卷乌萨斯的那场‘大叛乱’,似乎也不该生了吧?

那么···变数···到底出在哪里呢?

“不管怎样,乌萨斯此次内部生的这场叛乱战役,对于我大炎来说,都是一个军事案例上的绝佳学习对象。”

“不论是第一时间孔迪亚派遣主力轻装向东,抢占战场支点的果断抉择,还是那位德雷克少将及时洞察孔迪亚想法,居然迎难而上,主动求战,断绝了孔迪亚唯一获取战场先机的机会。

双方的策略和应对方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