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香约山海(1 / 2)

加入书签

“馥香斋”

老伯带来的沉香酒还在案头散着醇厚香气,叶听晚刚将与欧洲百货集团的签约文件归档。

联盟的公益项目负责人就敲开了办公室的门,手里捧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叶小姐,‘非遗香道’公益项目在贵州、云南的试点很成功,现在x日喀则、xj伊犁的几个贫困县都来邀请,想让我们把调香培训带到当地去。”

叶听晚接过报告,指尖拂过页面上“藏地柏香”

“伊犁薰衣草”

等字样,眼前瞬间浮现出高原雪山下的柏树林、伊犁河谷的紫色花海。

她想起当初在贵州核桃村,阿妹绣着杜鹃花的香包,想起那些因香道改变生活的妇女们,心里涌起一阵热意:“当然要去!

我们不仅要教她们调香,还要帮她们把当地的特色香料推向全国,甚至世界。”

沈询得知消息后,立刻着手安排行程:“日喀则海拔高,气候恶劣,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援藏医生,提前准备好抗高原反应的药品。

伊犁那边,我让朋友帮忙对接了薰衣草种植基地,他们愿意免费提供原料给培训学员。”

季晴也笑着补充:“钟氏集团在x有文旅项目,可以帮我们搭建临时培训教室,还能把学员做的香品放进景区文创店售卖,形成‘培训-生产-销售’的闭环。”

一周后,叶听晚带着联盟的调香团队,先抵达了x日喀则。

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圣洁的光,路边的柏树枝桠上挂着经幡,风一吹,带着淡淡的柏香,让人心旷神怡。

培训教室设在当地的文化站,三十多位藏族妇女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自家采摘的柏树叶、藏红花,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

一位名叫卓玛的妇女,穿着传统的藏装,手里攥着一个陈旧的香包:“叶老师,这是我阿嬷传下来的,里面装的是柏香和麝香,说是能安神,您能帮我看看吗?”

叶听晚接过香包,轻嗅后笑着说:“这是很珍贵的藏地传统香包,只是麝香现在属于保护动物制品,不能商用。

我们可以用人工合成的麝香替代品,再加入藏红花,做出更安全、更好闻的‘藏地安神香’,既能保留传统,又能合规销售。”

接下来的几天,叶听晚带着团队,教妇女们识别藏地香料、研磨原料、缝制香包。

卓玛学得最快,她将柏树叶与藏红花按比例混合,还在香包上绣了象征吉祥的八吉祥图案:“我想把这个香包卖给来x的游客,让他们带走我们家乡的味道。”

培训间隙,叶听晚跟着卓玛去山上采摘柏树叶。

卓玛指着远处的寺庙说:“每年藏历新年,我们都会用柏枝熏香,祈求平安。

叶老师,您调的香,和寺庙的熏香一样,让人心里踏实。”

叶听晚看着卓玛真诚的眼睛,忽然明白,公益项目的意义不仅是教一门手艺,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认同——让藏族妇女们知道,她们祖辈传承的香料,也能成为走向外界的桥梁。

离开日喀则,团队又奔赴xj伊犁。

七月的伊犁,薰衣草田一望无际,紫色的花穗在风中摇曳,香气弥漫在整个河谷。

当地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带着二十多位妇女早早等候在种植基地:“叶老师,我们种了十年薰衣草,却不知道怎么把它做成香氛,只能低价卖给收购商,您一定要教教我们!”

叶听晚带着团队,教大家用古法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还研了适合当地的“伊犁阳光”

香氛——用薰衣草搭配当地的突厥蔷薇,前调清新,后调甜润,完美展现了伊犁的风土人情。

古丽拿着刚提取出的精油,激动地说:“原来我们种的薰衣草这么香!

以后我们再也不用靠别人,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