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不必请旨!(2 / 3)

加入书签

持本地船商,实为放贼养贼再售恩情之策。

设私仓铸兵,名为“盐坊”实为“兵坊”。

太湖东岸“静水义仓”中,查得一处密铸之炉,炉下地窖藏铜锭、硝石,私铸器具齐全。

报备为灾粮仓,实则年年无粮入库。

通番掩护,借琉球贡船藏走私银两。

有供者称,贺氏近年常“借壳”东南亚贡船,实运白银、瓷器、民铁出海;

与对马岛通使有密信往返,皆非礼部所允之贡数。

使团随吏鲁尚德,确为贺氏派入,任务为“窃取使节军务机密,并制造与日本反目”。

拷问所供与苏州本地船户记录、港口进出册吻合,已无疑。

此事,表为盐贾乱政,实为通敌叛国,若不速决,恐乱大明根本。

臣周良谨折。

跪呈。

徐谦又取起几封暗卫密报,细细翻阅。

内容皆是江南各府罢市之事,苏州起头,松江、嘉兴、杭州相继跟进,声势浩荡,参与商号数以千计,堪称近年罕见的商界联动。

徐谦脸上毫无波澜,神情沉稳如水,并未将这场风波放在心上。

他微微一笑,心中自有盘算。

江南虽富,商贾虽多,但大明的商人,可不止贺家这一路。

罢市?

那也得看是谁罢。

他早已传信四海商会总会长唐进,命其南下布子。

别忘了,四海商会,乃越王一手所创,如今早已渗透天下商路,其势庞大,远胜地方诸商。

若四海一入局,贺家等人再闹,也不过是困兽之斗。

只要粮盐不断、布匹照运,哪怕江南闭门百日,也搅不动朝廷分毫。

这就是徐谦加税的底气所在!

你们越闹,朝廷加税越狠!

这时,一道东厂急件送来。

“哦?是王景的人送来的?”

徐谦接过密封,这才坐直身子,展开密报。

眉头从紧锁逐渐舒展,唇角竟隐隐浮起一丝轻笑。

信纸不过百行,信息却极密。

他读得极快,每一行却看得极清。

密报不仅披露王晨的背景,钱塘海商庶出子、流放海外、岛上侥幸归来、揭露通倭阴谋,更重要的是,他所揭发之人皆为当今江南大族,苏南盐商、绍兴书院、杭州王家,个个手眼通天,富可敌国。

“王家……”

徐谦轻声念了一句,眼中一抹意味深长:“呵,还真是意外之喜。”

他将信笺轻轻放回案头,神色从容,心中已经盘算着更大的棋局。

苏州贺家通倭已是铁证如山。

其他江南大族巨商勾结海寇,朝廷苦于无实证,一直无法发难。

如今王晨挺身而出,虽未入朝堂,却在市井掀起风浪,自揭家门之黑,且言之有据,引得百姓侧目,官员震动。

此人身份微末,站位却极其巧妙,不是朝中言官,也非乱党山匪,却用一张嘴,在最合适的时机,挑开了江南遮掩已久的盖子。

若这些话出自朝臣,必遭弹劾;

若出自书生,易被镇压;

偏偏他是个半商半儒,经历极奇,自带“被害者”光环。

最妙的是:他说得太快了,官府还没来得及反应,百姓已经传开了。

徐谦慢慢起身,负手踱至窗前,眺望京中夏日景色。

天色初晴,远处楼阁飞檐起伏,瓦色斑驳。

他不看风景,只低语一声:“这把火,烧得好,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