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铁林捧日(2 / 4)

加入书签

火炮还有专门的运炮队和托马挽马炮车。

至于指挥使级别的炮兵也不是没有,只是都是三斤小炮为主,以吴越人如今的冶金锻造加工技术,造出和宋军发射同样重量炮弹的火炮时,火炮本身重量甚至可以控制到宋军火炮三分之一以下!以至于三斤炮弹的小炮射得不比宋军五斤炮近,还只有区区两三百斤炮身分量,不用牲畜就可以士兵自己快速推着走,遇到崎岖的话,选两个体壮的士兵扛了炮身都能走起来。这样的小炮因为灵活,每个指挥五百人,都可以得到四门,直接部署在阵前,接敌时候可以放上几轮,然后马上藏到军阵当中再近战。由此看来,明军一个都指挥使的炮兵规模便有16门重炮的大炮兵连一个,外加40门基层部署的轻炮,火力密度上着实不是宋人可比。

炮声阵阵之间,让河对岸的宋军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明军大阵中,各个步兵方阵之间甬道空隙里部署的大炮兵连轮着喷出火光,进行了一次标准的轮射——也就是16门炮每一门相隔两秒钟左右开火,半分钟内打完一轮,然后继续再进行下一轮,实现每分钟32颗重炮炮弹的持续火力。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口径重炮来说,这个已经是简化装药步骤后的极限射速了,对于炮兵开火后的清膛效率要求极高。

这么远的距离,明军就开炮了?然而不过七八秒钟后,宋人就知道了这不是玩笑。一阵阵实心铁弹以约莫三十度的仰角落入人堆之中,纵然如今因为火炮的出现,军阵站得不如纯冷兵器时代那般密集了,前后左右士卒之间列阵都有几尺距离,这一阵根本无需瞄准的弹雨还是立刻造成了数百人的伤亡——对面至少有同样超过二十个都指挥使规模的敌军,重炮数量可是在三百门以上!

“不可慌乱!明军这是准备冲上来了!他们的炮没多少!”在缺少中军赵炅亲自下令之前,宋军各部将领都不敢直接下令让军阵退后躲避这阵弹雨。自从高怀德等一众武将被处斩之后,赵炅对军队的控制更严格了,将领的随机应变权限也压得更死,许多事情如果赵炅御驾亲征了都要请示之后才好处断——其实别以为这是啥难以想象的事情,历史上宋军在太平兴国年间北伐辽国,所遭受的高粱河惨败中,赵炅便是事无巨细都希望亲自指挥,让宋军的指挥体系应变能力差了很多。但是这也是赵炅杀兄

夺位后疑心病越来越重、对将领防范越来越严格的一个表现。在信任将领方面,得位不正又缺乏时间检验带来的统治权威积淀,北宋君主当然不能和钱惟昱相比了。

每分钟被白白打死几百人的局面,哪怕在十几万大军的交战中,也是一种对士气的恶劣打击。因为传令兵的延误,以及将领们战前没有得到“可以战术后退”的授权,宋军足足付出了漫长的等待与两千余人的伤亡之后,才等来了中军允许的暂且后退——赵炅似乎也是在几分钟的观察之后,才发现明军完全没有压上的企图,他们的火炮也不怕连续射击炸膛,完全就是一副放你风筝的贱相,这种情况下不允许后退也没有价值了。

在赵炅的预谋中,退却应该是非常整齐划一而且见好就收的。然而,明军的火炮极限射程究竟是多少?这是一个宋人始终没有考证出来过的高度机密,一旦大军退了,要想收住脚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不是一件容易很整齐划一做到的事情。被轰得最惨的南面右翼宋军退的最快最远,足足跑出六七百步才站定,而且因为军阵是层层叠叠的,各个前后阵之间在运动之后需要留出更多的空档,才能避免自相冲撞践踏的发生。这就导致了前后军的距离脱节更加明显。

宋军乱哄哄地后退同时,明军火炮居然开始延伸火力,炮弹落点的仰角也从30度再往上爬——很显然,若是有懂后世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兼顾了徐进弹幕效果,并且主要为了避免平射炮或低仰角炮误伤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