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翔云列晓阵(2 / 3)
东的甲斐、信浓地方和西国的山阳,不过仅仅如此的产量,已经足以支持吴越国原本每年海贸的数百万两/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了。
火山海沟地貌的隆起层多地幔喷发的重金属,这一点钱惟昱是心知肚明的,只可惜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并不明白。技术的制约,让他们对这些蛮荒的地方毫无所谓。
钱惟昱决定,把选子内亲王从山阴救回来之后,一定要让村上天皇再赏赐几个“无关紧要”——至少在目前日本人的生产力看来无关紧要——的国司、守护之类的领土来经营一下,也好让自己帮助日本人早日“扶贫脱困”。
……
钱惟昱和顾长风、源赖光、渡边刚等人在丹波群山之间接受着人生的“再教育”,一脚深一脚浅的日本山路让行军颇为困难,而且不易携带粮秣辎重,连钱惟昱本人都没法骑马,只能是在山道上徒步。
毫无疑问,这支人马正是经过筹备之后,前去拯救选子内亲王的精锐。
从京都到丹波国国司所在地的福知山城,一路上行路还算容易。主要是因为这一路可以沿着从福知山城一直流向京都、穿过贵船山和比睿山之间峡谷的土师川。不过,过了有上万人口的福知山城之后,再往北面,就彻底进入了日本列岛的北岸山脊地区了。
福知山城区北部的由良川町到山阴一侧日本海沿岸的宫津町,只有不过五十多里的直线距离。但是任何想要行军穿越的人起码要走上四五倍的实际路程——这还没算在海拔高度上的纵向起伏位移。
幸好钱惟昱身边带着的都是经年苦练的精锐士卒。虽然人人身着硬牛皮底材的镶嵌甲、外钉护心镜;手持陌刀或者横刀,抑或是村上天皇拨给的日本长刃大枪,腰间人手一把悬着角筋硬弓,却依然可以背负着五天的口粮翻山路。
唐时府兵军制,长枪和硬弓都是人手必备的,比如12500人一“军”的部队,就有12500挺长枪、12500张弓。后来中晚唐时候渐渐发展出陌刀,但是陌刀太贵了,在唐军精锐中,也不过是每军装备2500柄,其余一万人仍然使用长枪。
只不过因为长枪或者陌刀沉重,为了平衡杠杆往往需要双手持用,所以列阵前进的时候,也就只能使用可以悬于臂腕上的小圆盾遮挡箭矢。五代以来,因为使用远程武器的四夷渐渐强大,不得不借助更大更坚固的防箭矢装备,这才有了以横刀等相对较短的兵刃为主兵器、并配备大盾的重防御步兵。
不过,费钱的问题对于钱惟昱来说不是很明显,毕竟吴越是如今十国之中最为富庶的,靠着海贸之利和占城稻的引入、平湖海盐的巨量获利,初步给自己的侍卫亲军装备顶级装备问题还是不大的。
这五百精锐,此刻正是人手一柄陌刀或者长刃日本大枪作为长兵器,随后腰间悬挂角筋包覆的复合强弓,军官则额外腰悬一柄倭刀。普通士卒身着硬牛皮底子的镶嵌甲,都头以上的军官则身着精钢打造的明光铠。如此装备精良、霸气侧漏的军队,在丹波国的山阴地方这种蛮荒所在,实在是令偶尔出现的山民猎户望风遁逃。
不过,也有那不知死的人,山阴地方本来就因为道路险恶、朝廷兵马和官府巡检难至,所以山贼穷寇甚多。钱惟昱的人马虽然较多,却因为不熟悉地理,这一日也着实遭到过一两次山贼穷寇占据地利居高临下的偷袭。不过么,那些偷袭要想成功,都是建立在被袭击者缺少强弓硬弩的假设条件下的,所以这些吃螃蟹的尝试者无不被立刻秒杀变成了经验值。
钱惟昱自从当年做人质之前的泉州之战后,就再也没有亲临一线指挥战斗过了,对于这种调味品也着实有几分新鲜感。
“殿下,今日已经走了有四十多里了,估摸着在山里也往北走出了十五六里,不过士卒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