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初次北伐(五)(2 / 3)

加入书签

道济军到达萧承之所戍守的历城,叔孙建派遣骑兵邀击宋军前后,动作快捷,宋军受挫,前行迟缓以至于停顿下来。

宋援军既难以接近滑台,魏冠军将军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以专力攻滑台。因久攻不下,魏军不断增援;他们又大造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夜以继日轮番进攻。

滑台已坚守数月,城中将士疲敝,粮草匮乏。

城墙被魏军冲车不断地大力撞击,土块正大块大块地往下掉落:缺口在增多,缺口在变大。

魏军日夜攻城,呐喊之声震动黄河北岸;宋军粮尽,将士捉鼠烤着吃。

二月十日,滑台城陷,宋守将朱修之、李元德、东郡太守申谟等万余人被俘。

滑台既已陷没,北救就无意义,加之粮草又尽,于是檀道济率军自历城南归。军中有人叛逃降魏,把宋军粮尽而归的实情尽皆告诉魏人;魏人得此军情如获至宝,以为此时正可报为檀道济所败之仇,于是派遣骑兵急追檀道济。

正在撤退中的宋军处于惊恐之中,随时都将溃散。

到了夜晚,檀道济驻军于河岸,然后令士兵们在岸边将一斗一斗的黄沙堆积成米囤状,同时呼唱着:

“三十七斗……三十八斗……”

“五十斗……五十一斗……五十二斗……”

用斗量沙再堆积成一个个米囤状的圆丘后,檀道济又令士兵把剩余的少量白米覆盖在沙丘上。

天亮了,魏军见宋军一夜间竖起的一座座米囤,才想起宋人夜间的呼唱声,再看看宋人军队阵形,毫无半点败逃时慌乱的迹象,这才知道宋人严阵向前,资粮有余,宋人奸细故意诱我上当,于是一气之下斩了那降者。

这就是那个流传后世的量沙唱筹的故事。

魏人仗着兵力强大,也暂未撤兵,而宋军人少,檀道济令军士都披坚执锐,自己却穿着闲时的白衣,也不骑马,只是安坐在车上,然后率众徐行。魏军见了,不知就里,也勒马缓行,不敢逼近。

其后渐行渐远,魏人撤兵,檀道济全军而还。

青州刺史、振武将军萧思话知道滑台失守、檀道济也已南归,害怕魏大军围攻,也撤了捍卫东部的军事要镇青州治所东阳城(故址在今山东益都北),南奔平昌。东阳百姓见刺史大人仓皇南逃,又见城内粮草齐备,唯恐魏人来了便宜了他们,于是一把火烧了东阳城的粮草,然后追随刺史大人去了。这萧思话原是刘裕继母孝懿萧皇后(刘裕称帝后所追封)的侄子,皇上想他立功,在元嘉三年他才二十五岁的时候就委以重任,出任边镇青州刺史。哪承望他原来只是一个胆小无能的人!

因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历来是淮北战场的要地,萧思话先曾命令部将刘振之戍守下邳。听说自己的明府大人已弃了东阳城,随即刘振之也弃了下邳向南奔退。

东阳城的粮草冒了几天的浓烟,也未见一个魏兵的影子。

下邳城也是空城独立,寂寞着。

刘义隆再次震怒了。尽管萧思话是他的长辈,但弃城之罪——且积聚无端被毁——军法不容,于是他手诏:征萧思话下廷尉,关押在尚方。

北方的战事已经平息:河南四镇得而复失!

刘义隆自即位以来所最为关注也最为投入的一件大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前后历时十个月,除了河南四镇得而复失外,姚耸夫、竺灵秀被赐死,朱修之、李元德、申谟等被俘虏,损兵折将数万人,武库府藏空虚,青兖二州大乱……剩下的就是先喜后忧继而失望、继而愤怒的数百个日日夜夜。

熟读兵书的刘义隆在太极殿里来回踱着,他再次诵读着《孙子兵法》中的那段话:

“凡兴兵十万,出兵千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