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父皇”是你叫的吗?(2 / 3)

加入书签

>

有精明的商贾算过账,如果改道从小羊国港口上岸贸易,如果运了一船丝绸成衣,将节约至少五万两的成本,包括运营运输成本和关税。

这些年,奥斯曼帝国凭借着与大明王朝做生意,确实富裕起来。

但是,人的欲望无穷无尽。

穆罕默德二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奥斯曼偷偷的增加了上岸关税。

一直以来,大明海商在奥斯曼帝国做生意,暂时没有贸易税的。

所以,对于上岸关税,他们的接受程度还算比较高。

毕竟,离开大明港口也要缴纳定量关税呢。

相比大明的关税,奥斯曼帝国的关税,就显得有些贵了。

开放海禁这么多年,出海贸易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大明朝廷一成不变的出境关税竟然会随之水涨船高。

众所周知,大明海关收取的,并不是根据你的购物成本,而是固定价格。

海关给每一种出海货物都列下了清单,比如说,一斤丝绸成衣就要收取一百两,一斤茶叶就要收取五百两.......

这个价格,放在十几年前,那是非常便宜的,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埋怨税负繁重,甚至觉得,哇塞好便宜,这税收了跟没收一样。

可现在呢?出海的人多了呀,带出去的资源也多了。

你也知道的,汉人最擅长的,就是内卷!

虽然说,无论多少中原货物,在海外都能消化,远远地供不应求。

但是,就有很多人为了早些抛货,将价格一路压低。

十五年前,一斤丝绸成衣在海外的价格,大概是两千两。

现在......八百两你能卖出去,已经可以烧高香了。

最夸张的时候,甚至五百两都很难卖出去。

所以才会出现商会这个组织嘛,就是为了抑制这种内卷的不法商业行为。

经过商会的不懈努力,好不容易才将出口价格拉高一些,如今平均700两一斤丝绸成衣。

别忘了,只要你出大明港口,就要收你一百两的税。

这算下来,辛辛苦苦出一趟海,其实也没赚多少。

这群海商真不好意思跟海关诉苦,毕竟人家海关的税,这么多年来一直没变过,哪怕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时代。

“呜呜呜,关税越来越贵了。”

哪里贵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好吧?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大明海关很难的。

有时候多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收益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卖货?

......

奥斯曼帝国的上岸关税,并不是采取大明海关那种一成不变的价格,而是根据市场价,论斤收的。

而这个市场价,又不是根据大明海商卖出去的价格,而是,按照他们本土的平均销售价格。

众所周知,进货的价格和卖货的价格,能一样吗?

那肯定会更高啊,不然赚什么钱?

这就让大明海商的心里很不舒服了,我低价卖给你们奥斯曼商人,然后你们奥斯曼商人抬高价格卖出去,赚的钱又不分我一点,凭什么要我按照你们的出售价格去交税?

可惜的是,他们无法拒绝,是真没办法。

因为奥斯曼帝国就处在区欠垭两州中间,掌握了交通枢纽的控制权。

如果直接前往区欠洲那边,要么穿过被奥斯曼帝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那里的过桥费也不便宜,如果选择绕道,付出的时间成本更高了,得不偿失。

大明海商不得已咽下这口气,只能乖乖交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