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夜谈(2 / 3)
不想骗云萝,略有些无奈地说道:“只要皇长兄能主动退出,我绝不为难他们,至于另一个请求,即使云儿不提,三哥也一定会做到。天下万民,皆出一脉,本是同根相连,若要万民归心,自当一视同仁,取天下,自当用天下之人。”
“云儿在这里谢过三哥!”云萝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她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心里却轻快了许多。
“云儿,你告诉三哥,何为取万民之道?”赵玉龙故意试探地问云萝。
“教化之道,在于开化民智,史书之鉴,在于知晓兴亡,万民之道,在于驭人之术,取万民之心,在于天下学子归心。列国之学子,所学皆是孔孟之道,礼贤下士,敬畏儒学,使天下学子归心,求贤得贤,求仁得仁,求心得心!”云萝娓娓而谈,赵玉龙满意地点了点头。
“只是要取天下,必先取大玉。”赵玉龙接着说道。
“自陈国亡国,大玉实力大增,以长水为天堑尚可与北燕一战,若是北燕过了长水,那真是如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南面的番薯小国,多是烟瘴之地,部落之间本就争斗不断,只需要拉拢打压,恩威并施,自会分崩瓦解。北燕是大患,虽然此次大玉损失不少,北燕也未必好到那里去,北燕长期受到匈奴的骚扰,高句丽国也不是省心的,这次停战只怕是时间更长,三哥更要珍惜,于民休养生息,等待时机,忍一时之痛,方成大业。”云萝顺着赵玉龙的话分析下去。
“云儿,三哥有时候真是怀疑,你若是男子,当列宰相之位!”赵玉龙称赞道。
“三哥说笑了,若真是这样,只怕是兵戈相见!”云萝很坦诚地说,却在一瞬间点醒了赵玉龙,心中那点不舍荡然无存。
夜风从城墙拂过,吹起赵玉龙的衣衫,云萝站在他的身后,俯身看着城中的万家灯火。
忽然有侍卫匆匆上跑上前,着急忙慌地跪在地上说道:“太上皇怕是不行!”
“什么?”赵玉龙不敢相信,说着连忙跑下城楼。
“皇爷爷!”云萝虽然没有见过他,可也听说过,自父皇登基,先帝便到普安寺待发修行,平日里少与人往来。
赵宏展记得,那日是个七夕,皇城的大街小巷张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灯火映红了半边夜空,年轻的姑娘小伙子捧着河灯,虔诚地把灯盏放进玉凉河,于是河面摇摇晃晃地烛火铺展到远方,水天交接的地方,灯火仿佛飘到了天上,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究竟是星辰坠落到玉凉河,还是灯盏飞到了天上。
“雁儿,你看,整个皇城都在我们的脚下。”站在长乐宫的城门上,赵宏展指着
“他们常说普安寺里的万佛塔是最高的地方,站在那里可以看到整个皇城的景色,可是万佛塔后面的藏经阁遮挡着万佛塔的视线,人们只能看到皇城主街上的热闹,却看不到背后的苍翠之景,而站在这里才能饱览整个皇城的美景,可见最高的地方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魏容雁看着整个皇城说道。
“嗯!这句话说得甚有道理。”赵宏展说着,伸手把魏容雁揽入怀中。
“赵郎,我说错话了。”魏容雁反映过来,连忙抬头看着他。
“你没说错,那个位置确实很无趣,若不是你来到朕的身边,朕要一个人在那个位子上呆一辈子。”赵宏展很少向别人吐露心声,魏容雁是第一个听到的人。
“那我陪着赵郎,一直都陪着,只要赵郎不离开我。”魏容雁深情款款地看着赵宏展,紧紧依偎在他的怀里。
那日祭祖大典,他看到她,写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他满心欢喜地把手中的相思红豆手串送过去。若是那日,她不去宴席,陈国的皇上便不会看上她,他的雁儿便能一直陪在他的身边。
“雁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