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捐献(1 / 3)
文武百官一时心都揪紧了,看着何惜生再次接过圣旨。(book./)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敢反驳,刚想山呼万岁,想起何惜生说过废除这个称呼,还废除了跪拜之礼,只好鞠躬山呼“我皇圣明!恭喜何王爷!”大臣也清楚,就是回去后也不能说何惜生逼宫的事情,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何惜生的意思去说。
何惜生开始发言:“诸位大臣,我何惜生现在荣登摄政王,当不负皇上和太后的众望,努力把大华建设好。你们的供述我现在也没时间一一去看,还是留待以后去查实。如果你们回去后还想到有没有写到的,在我查实之前都可以写了补上。但是,冯志交代太少,显得非常不老实。开头我并没有让人念完,他写的不比我说出来的多多少,距离我掌握的还差之甚远。现在我宣布:冯志革职,抄没全部家产,一家人先关到牢里慢慢审讯后再酌情处理。来人啊!扒下冯志的顶戴花翎,打入天牢!这里结束后再出兵抄他的家。”
马上,就有人动了,几个侍卫上前抓住了他。冯志说要禀告皇上,没有人理会;说要求见太后,还是没人理会;哀求恕罪,同样没人理会。冯志挣扎,又吃了一些皮肉之苦。很快,冯志被拉出金銮殿。众大臣惶恐着,战抖不已。
“众位大臣,有人会想,法不责众;有人会想,少了你们,大华将没有足够的官员,大华将天下大乱。这样想就错了,简直是大错特错!叛党曾经占领的地方基本上占大华的一半,我们成功平叛之后,他们乱起来了吗?没有!没有官府的欺压,他们反而过得更好!由于我没时间详细看你们的供述,你们的职位暂时保留。以后我查实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
众大臣知道,何惜生这是给他们一个缓冲的余地,就看大家是不是老实听话了。如果做的事情不能何惜生满意,冯志的下场就是他们的榜样。
“这件事暂时就放着,我们开始处理政事。这平叛,很多大臣都立下了大功,我该如何封赏呢?”
大臣们面面相觑。范仲达忽然站出来:“启禀何王爷,臣不敢居功。平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所做甚少。臣不要任何封赏。”
有人开头,很多人也跟着站出来:“臣不敢居功。”
何惜生默默等大殿安静下来,才说:“你们真的不敢居功?真的不要封赏?”
“臣句句实言,不敢欺瞒王爷!”
“你们这样说,我还弄不清楚是不是所有大臣都不要封赏。这样吧!还有想要封赏的人吗?请站出来!”
当然没有人站出来说要封赏。虽然舍不得,也得舍。这档口,不要为了一点封赏就失去了一切!表现得好些,将来才会好过些。
何惜生看大家都不说话,只好自己说下去:“唉,我们的大臣不愧是遵从圣人教化,一个个风格高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本王非常高兴!当今国库空虚,大臣能体谅国家的难处,实在值得嘉奖。你们不要,可迈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幼子。他们的封赏还要不要呢?退一步说,他们连军饷都被克扣停发,该怎么办呢?国库空虚啊!本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郑思勋赶紧站出来说:“臣愿捐献十万两用于出征将士的抚恤。”
郑思勋当然是聪明人。何惜生在前面已经说过,同意让大臣出钱赎罪,现在没明确叫大臣出多少钱,只是叫穷,还不是让大家主动把钱拿出来?郑思勋一表态,其他大臣也很快就明白了。能站在金銮殿的大臣,哪个是傻子?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捐献。当然没有人能捐款超过十万两。十万两可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郑思勋作为吏部尚书,每月的俸禄所有加起来才一百余两。可是在他刚才的供述中,他多年收受的贿赂也不止十万两。时间久了,很多都想不起了,还没有写出来。很多已经花了,买房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