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1 / 3)

加入书签

    人群当中,东西南北皆是人头攒动。

    赵判官还不知出了什么变故,自千百人中探头一望,看到前方人潮渐渐排成一条长龙,人流依次登上一座高台,再悻悻然自台上下来。

    那高台平地而起,离地一丈有余,四面悬着青纱帘帐,有两名剑童守在竹梯后、青帘前,而帘后依稀坐着一人。

    赵杀定定看了许久,脑海中还是云里雾里,不禁朝身旁壮汉打听道:“怎么这般热闹?”

    那壮汉为人热络,巨细无遗道:“你有所不知,剑冢主人刚发现一处藏宝窟,乃是前朝剑仙、诗圣共留,宝窟中设有重重陷阱,唯有寻得一位极擅诗文的大诗人,与他共闯难关,才有望夺得宝藏,全身而回。剑冢主人为了这个缘故,于此架起高台,求圣求贤。大伙听说能均分宝藏,都来自荐了。”

    赵杀听到此处,自觉才疏学浅,便想往后退避,叫跃跃欲试的词人墨客上前半步。

    便在此时,身后一阵狂风刮过,把高台纱帘吹起一角,青纱帘后露出一名白衣男子,风姿气度样样出尘,像极了许青涵。

    赵判官大吃了一惊,一时双眼圆睁,心中退意尽去,拉着身侧壮汉问道:“那剑冢主人……莫非是姓许?”

    壮汉连连点头:“正是姓许。小兄弟要是粗通诗文,也可上前一试。”

    赵杀听见“姓许”二字,心中再无顾虑,一面双手拨开挡道的行人,一面连声致歉,咬着牙前行了数十尺,挤出一身大汗,这才从围观路人里奋力挣出,排到了长龙末尾。

    赵判官在这长长队列中苦等了许久,随着人流缓缓前行,目光不曾有一瞬从青纱上移开,只盼着再有风过,吹起薄纱一角。

    恍惚间过了四五个时辰,白日西斜,总算轮到赵杀上台。

    赵判官早已累得两眼发花,紧握着竹梯栏杆,往高台爬了两阶。

    他站在梯上,隐约听见上一位才子文采出众,诗意高飞,可片刻过后,竟然也落了选。

    等那才子颓然下场,就有持剑小童过来,领着赵杀走到青纱帘外,脆声道:“评选只论诗心文意,不拘题材格律,这位先生报上姓名雅号后,便可随意赋诗了。”

    赵判官排了许久的队,只想着要与意中人相见,骤然听见要考校诗文,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

    他立在这高台之上,满头热汗,惶惶然望着纱帘,好不容易才挤出一句:“我是你家主人的故人……我姓赵,赵杀,酆都人氏。”

    说完这一句,赵杀拿袖口拭了拭汗,突然发现周遭静得落针可闻。

    抬头看时,不单两名小童僵立不动,连台下熙熙攘攘的才子路人也静如泥塑木雕,仿佛这梦境之主一直心不在焉,直到此时此刻,听见有人自称赵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