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活招牌(1 / 2)

加入书签

可当他念完,却顿了顿,似乎连他自己也不太确定这话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宋绵绵忍不住笑出声。

“这话没错,但说得太空了,像是随口一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

宋齐飞一脸困惑,挠了挠头。

“阿姐,‘太空’是啥意思?难道是说像天上的星星那样飘着,不落地?”

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转过身来,认真地看着弟弟的眼睛,反问。

“我问你,《孟子》那本书,你借来的,背到哪一章了?有没有坚持每天背一点?”

宋齐飞马上挺直了腰板,立刻答道。

“《梁惠王上》,我已经背完啦!

要不要我现在就背给阿姐听!”

说着就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一字不落地背了起来。

等他顺顺当当地背完,宋绵绵看着满脸期待的小弟。

“不错,背得这么熟,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宋齐飞正美滋滋地笑着,宋绵绵话锋一转。

“那我再问你,你知道‘不违农时’是啥意思吗?这句话到底在讲什么?”

宋齐飞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眼神茫然地眨了眨,声音低了下来。

“可我总觉得没真正明白,就像嘴里念着,心里却空落落的。”

宋绵绵轻笑着说。

“你看,光背下来,没用。

读书不是为了当个背书的机器,而是要动脑筋,去想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说,放在什么情况下有用。

还得把书里的东西用到实际里去。

就像刚才那句‘不违农时’,从春耕到秋收,每一个时节都有它该做的事,错过了,庄稼就长不好。”

宋齐飞疑惑地问。

“要是背了也没用,为什么还有那么的多人苦读?”

宋绵绵一边说,一边将土豆仔细摊开,挑出腐坏的,头也不抬。

“书上的知识,只有用在现实中,才能真正挥作用。

比如你知道该什么时候种地,什么时候施肥,这就是知识变成了力量。

而且,用的过程中还能现哪里不对,哪里理解错了,再回头改进,重新去读、去想。

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实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宋齐飞点点头,蹲在土豆筐边,默默琢磨阿姐的话。

“原来背书不是终点,懂它、用它才是……”

宋齐阳看着弟弟愣愣的样子,心里有些担忧。

“小妹,小弟他会不会一时转不过弯来?你说得太深了,他才多大啊?”

“没事,多想想总归是好事。”

宋绵绵抬起头,神情从容。

“人总要从迷糊到明白,从不懂到懂。

现在他困惑,说明他在思考了,这就够了。”

她说完,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二哥,你帮我去仓房找些干净的麦秆来,我打算盖在这些土豆上,好保温保湿,让它们早点出芽,争取春播前育好苗。”

忙完这些,她挑出七八个大小相近的土豆,洗净后拿出小刀,削去外皮。

随后用刀切成均匀的薄片,放进陶盆里,倒入清水,撒上一小撮粗盐,轻轻搅匀。

接着,她又挑出几个形状奇怪的土豆。

这些不适合切片,却是做泥的好材料。

她把它们放进蒸笼,架在灶上,用文火慢慢蒸熟。

等土豆软烂了,她便取出来,用木勺一点点捣碎,压成泥状。

“绵丫头,大半夜的折腾啥呢?”

宋母提着油灯,推开门,迈步走进厨房。

“娘,明早大人还要带我去查看水道,我得准备点路上能吃的,方便携带又耐饿。”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